编者注:
倪海厦老师诊病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医案,讲故事给大家听。
每天跟着倪海厦老师,一起学习针灸,已经学完的朋友也可以一起温习一下。空闲时间多的朋友可以看视频,空闲时间少的朋友就看文字内容。每一章节后面也都注明了时间,可以拖动视频到相应位置播放。
希望大家每天都有进步,都有所收获。
五、手阳明大肠经(2-03:10:34)手阳明大肠经,我们遇到阳经的时候,我们的五腧穴属性就改变了,变成金(井)水(荣)木(俞)火(经)土(合)。五腧穴的阴阳五行的性改变了,叫做金水木火土。大肠经呢?大肠看《针灸大成》卷八第七页,《内经》曰“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又云白肠”。现在我们慢慢进入生理学的重心。肺在上方,肺是三点到五点。大肠经是上午的五点到七点,在卯时的时候,气血流注到这边。平时练功夫,养生的时候,大肠是属于腑,是属于阳,所以在揉丹田的时候,是顺时钟的方向揉,这是我们揉的方向,顺着大肠的方向推,可帮助排便。因为肺有肋骨,所以按不到。但别忘掉了,肺主皮毛,所以手掌轻轻碰,气就开始动了。
1、商阳穴(2-03:13:42)大肠经第一个穴道是商阳。商阳穴是大肠经的井穴。大肠经是金,跟那个井穴的属性相同,都是金。肺跟大肠是表里,一个是阴金,一个是阳金。肺脏是里,大肠是表,这两个互为表里。为什么会有互为表里的关系呢?我们人吸气的时候,中医认为吸气是肾脏在管,吐气是肺脏在管。所以有病人气喘时,问病人你是呼气困难还是吸气困难?如果是吐气困难,我们知道病在肺。如病人说“我是吸气困难”,那我们知道肺没有问题,病在肾。找西医时,它才不管你是吸气吐气,全部是类固醇。为什么说吸是肾脏在管,因为肾脏好的时候,这是小肠的位置,吸气时横膈膜下降,气的力量透达到下面。所以正常人吸气的时候,横膈会下降,一下降,会挤压肝脏,这肝脏一压到,像大气压力,一压的时候,肝脏的血就出来。肝和大肠中间有个血管,肝脏的血从这进入大肠,大肠受到这个血会产生力量,所以会蠕动,把大便排出来,在二十四小时不断进行。所以呼吸不断的在压他的肝脏,两个金在克木。就像马路上的树要长的好,就要常常修他的枝叶。所以木要长的好要看肺跟大肠的互动,这是第一个要注意的。
第二个,大肠是白肠。小肠把食物吸收以后,食物跟水就进入大肠,因为小肠是火,会把大肠里面的水气化,像热气往上升,就形成天上的云。天上的彩云就是肺。所以肺脏的水是来自大肠。大肠来自地上很热,所以成为一个循环。西方医学知道大肠吸收水分,但不知道怎么吸收水分。大肠有那么聪明吗?会自动分开食物跟水分。当然没有那么聪明,这是因为小肠火在下面烧。而热气上升到肺,肺有水气形成津液就不会口渴。商阳也是井穴,少商跟商阳都是井穴。我们放血在少商和大肠经的井穴商阳上面。这是左手食指,商阳是在这个地方,我们点刺放血,少商商阳放血,大椎也放血,几乎所有的烧都可以去掉。扁桃腺也可以治,但主症是在退烧方面。2、二间与三间穴(2-03:19:45)第一个穴道是大肠经的荣穴,我们叫二间。由于大肠经这个经络五行是属于金,荣穴是属水,因为大肠经是阳金。所以,二间变成是大肠经的子穴。大肠经的子穴,也就是说治大肠经实症。大肠有实症时,在这泻它。那二间穴怎么找,指头弯起来这个地方,在这横纹头这里。你可以看到纹头在这边,看到了没有?在纹头上面一点点下针,记得我说的穴道一定在骨头边,如果直接下在纹头上,因为那里有痛神经,所以会很痛。在指头旁已经很痛了,你不能又在痛神经上下针。二间穴怎么下,将病人手弯起来,不能直的下,要弯曲指头,然后一压,一压肉会比较多,比较不痛。这是我们下针的手法。所谓实症,大肠经的经穴走向是由手走头。例如,我们抬手有三个动作,第一个是手没办法前抬,就是大肠经。手不能梳头了,是三焦经。手不能往后摆是小肠经。我们手上面有三条阳经,手三阳控制三个动作。西医说五十肩,就在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上面治疗,而虚实要看病多久,在该经的子穴、母穴上下针即可。所以现在知道实症是痛是拒按,从二间穴跳过来,进入手掌有个关节缝,这个缝就叫做三间。针下去的角度,平时我们这样子下针。很有名的三间透劳宫,手掌的中心是劳宫,讲到心经时会再介绍,三间穴下到劳宫穴主治风湿关节炎的肿痛。当手不能握拳,针下去,二十分钟,起针,就可以握了,隔天会更好。三间也可以透到后面的穴道,也就是合谷穴。3、合谷穴(2-03:24:34)这个合谷穴怎么找呢,把病人手一握,虎口高起来的地方,最高点就是合谷。合谷是非常大的穴道。阳经有原穴。阴经没有原穴。合谷穴就是阳经的原穴,原穴没有井荣俞经合属性。前面我们有治疗法则就是原络治疗法。就是取它当病经的原穴。我们合谷穴就是大肠经的原穴,那所谓的原络治疗,这个“原”就是病经,“络”就是指表经或里经的络穴。虚实症之诊治(2-03:26:24)举个例来说,大肠经的实症,那有的时候,刚好痛一个星期,到底是实症还是虚症。我把虚实在细分一下。
实症呢,就是痛,差不多一周之内。超过一周以上,病人会实带虚,就是痛多酸少。再久一点变虚中带实,酸多痛少。如果说纯虚症,就不痛,只有酸。实症很简单,用子穴去泻它。实中带虚就先泻后补,因为痛比较多嘛,后补,后面补它。虚中带实,先去补它,再去泻它。纯虚症,用补的手法。所以,病人是纯实症或纯虚症时,有的时候用一个穴道就好。有酸有痛时。我到底要先下子穴还是母穴呢?痛比较多酸比较少时,先泻后补。第二种呢,扎原穴,扎病经。大肠经又痛又酸,就用原穴,对面的原穴下针,针原穴就像你跟身体讲话,我知道你的病在大肠上面,这时候扎肺经的络穴,表经跟里经的络穴,肺经的络是列缺。你今天下原穴,再下表经或里经的络穴,病就去掉。这样就是原络治疗了。阴经没有原穴,阳经才有。那大肠经的原穴,合谷。书上卷八第九页,“虚实皆拔之”。虚症或实症都可以治疗。这合谷用法非常多。第一个如果你灸合谷,没事用生姜灸,用在脸上青春痘很多,效果最好。灸了以后脸会很干,就不会再出油,用在油性皮肤上,气很旺,灸合谷。那女人美白呢,灸合谷,皮肤会变很好。我们有一个奇穴,这合谷哦,这是大拇指的地方,我们看内侧的时候,这边有个骨头,那边有个骨头,这是合谷穴哦,在这两个骨头快到交叉点的这边还有个穴道,这个穴道特别有个名称,叫牙痛合谷。大肠的脉是走到上面的牙齿,所以上牙痛在大肠经治,我们下合谷穴。右边上牙痛。我们会扎左边,因为左病右治嘛。左边牙齿痛,下右边。正好门牙痛,两边都下。牙龈肿胀很大,龈交放血,刺破放血出来。下针也可以,一般是针刺下去,血出来就好了。这是牙痛的止痛穴,这个地方有脉,要用指甲切一下。你表面上可以看到青筋,不要扎到青筋,青筋就是静脉。把它移开一点,穴道很大。扎牙痛合谷,不要太靠近骨边,会伤到骨膜,顺着骨边下去很痛。合谷穴妇人怀孕时不可以下。你们就记得合谷穴,怀孕不可下针,可泻不可补。现在你知道补泻啦!大肠经是从四肢末梢往身上走,如果顺着气血下针,就是补。同样一个穴道,逆着下针就是泻。孕妇在合谷上可泻不可补(因补了会落胎)。如果是肩抬不起来,痛在这边,针扎到合谷穴引到气后,把它提起来,提到皮肤表层,再逆着大肠经的经下针,这是泻。如果痛没了,还有酸,就再提起来到皮肤表层,再顺着大肠经下针,酸就去掉了。这个穴道,我一直在讲,如果合谷脉动,中医在接生小孩的时候,摸产妇的脉,中医是看孕妇肚子在阵痛,如果合谷有脉在跳,一路跳到食指这边,表示要生了。如果只有阵痛而脉没有浮跳起来,就是假性的阵痛。马上可以知道是不是要生了,因为合谷是气脉之所在。这是大肠经走的地方,看食指,这是左食指,我们用在小儿科,我们叫风关、气关、命关。我们看小孩子的病的时候,把小孩子的手拿起来一看,这边有一个黑的青筋,风关这边。病在浅,在表,很好治。到了气关的时候,病就比较重。到了命关,小孩子就走人。这是医书这样讲,你不能看到病人到了命关时,你就放弃治疗,你还是要看有什么补救的方法,不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放弃。这是我们看青筋,辨小儿科病症在这边。4、阳溪穴(2-03:36:09)再来是阳溪。阳溪穴很好找,手握起来,这边有个一个凹洞,有两个筋的凹洞,这凹洞叫阳溪。那阳溪是足阳明胃经的经穴属火。卷八第九页书上里面的内症“目风赤烂,寒热疟疾,往来寒热”,你们可以参考看看。我们真正在治这些症的时候这些穴道很少用。这就是针灸不好学的原因,因为临近的穴道治症都很像,穴道全都可以使用,所以穴道很难取舍。在临床,阳溪很少用过,除非对方有对称的痛点,我才会用。以后我会讲到对称治疗。否则往来寒热怎么用阳溪?我们有更多好的穴道。5、四关穴(2-03:39:38)对不起,这要补充一点。我们身上有四个关很重要。有四个关,合谷是两个关。脚上还有两个穴道,就是太冲穴。太冲就是脚的合谷,在脚大指跟二指中间。那开四关目的是什么?有病人来找你,你问病人“你哪里痛?”,病人回答,“我到处都痛”。我们有十二经络,病人不说那个经络痛,要怎么下针呢?这时,就下合谷、太冲、下四关。下完以后,病人就会说,现在我知道了,我的痛在什么地方。然后我们再看经络取穴道。这是我们的合谷还可以做诊断用,因合谷是气穴,所以合谷穴越大越高,气愈足。病人久病的时候,合谷肉都没了,凹进去了。中风的人一堆都是这样子,肉都没了,所以合谷很重要,可以看到气的兴衰。6、偏历与温溜穴(2-03:41:35)再来是偏历穴,偏历穴是手阳明的络穴,与肺经的络穴列缺是通的。这也是反关脉的地方,大肠经络穴。由于有络穴存在,所以阴阳是互相平衡的。这是正常人,如果是不正常的人,要想办法让他平衡。偏历穴治症很多,像肩痛啊,卷八第九页,看最后面。如果大肠经遇到实症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偏历穴,像牙齿痛、耳鸣。虚则齿寒,怕冰冷、怕风吹,我们补之。所以络穴和原穴可以做补泻,一个穴道就可以做补泻。再来就是所谓的温溜穴,温溜穴就是偏历上两寸。诸位看这手肘,肺经一定在骨头的阴侧,而大肠经在骨头的外侧。从偏历穴上两寸就是温溜穴,扎这穴道要从这个角度下去,这里有个骨缝。温溜穴是大肠经的郄穴。因为大肠经的郄穴,所以大肠经的炎症,我们都可以用它。
7、曲池与手三里穴(2-03:44:04)我们讲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都从曲池往回头找。曲池是人身上的大穴。将手肘弯起来,曲池一定是拱手取,在这个纹头与肘骨中间,不能下太靠近手骨,要过来一点,不然会很痛。直针进去。曲池就是大肠经的合穴。而曲池的穴性,在大肠经的阴阳五行里属于金,那土生金,而合穴是土穴。变成曲池这个穴道呢,是大肠经的母穴。所以大肠经的虚症在这补之。什么是大肠经的虚症,我肩膀痛,痛半年了、痛三四个月了,就是虚症。在曲池下针,本身就有补的效果。捻转针手法(2-03:45:44)在这教捻转法,在这不好用迎随(意指逆顺。),因为顺啊逆啊的迎随很痛,所以我们可以做捻转。捻转不要记用心想的,这气血是不是这样上来的,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这样往上来的,我刚才念的穴道就是气血的流向。那你针下去,感到酸就是气到了。气到了开始做补泻,我们可以用捻转法。
方向是这样子过去,很快的过去,很慢回来,很快的过去,很慢回来。不要一直过去,一直过去也不好,针会卡在那边。针卡住怎么办,上下一寸各下一针,这样就可以出来。如果硬扯肌肉都会一起缠出来。这是我们下针的手法,这是捻转法。既然要补,补是采阳数,泻是采阴数,所以我们常用补五下,泻六下。
捻转法一般用在不方便使用迎随的地方。迎就是逆着它、迎就是气血这样来,逆着扎就是泻。随就是顺着它。迎随法要用在可以迎随的地方,像二间迎随很痛,那曲池穴迎随也很痛,那就用插提法、捻转法。曲池穴除了是大肠经的母穴以外,曲池也是上半身,肚脐以上的消炎穴。所以皮肤痒,因大肠与肺表里,我们可以下曲池,而合谷是气穴,所以上半身的皮肤痒最好的治疗是合谷和曲池同时下针。因为曲池也有消炎的做用,皮肤痒时,针下去约二十分钟后,病就好了。下针的同时痒也就去掉了。止痒的效果非常快,上半身止痒以合谷和曲池最有名。我们休息一下。《传承自然疗法》:学更好的中医知识
最近不少读者朋友来问,你们是不更新了吗?为什么看不到最新发布的内容了?其实,我们仍然每天都在推送内容,但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