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曾说:耳鸣耳聋不过是一包“痰”,一味钩藤,把痰包都刺破!耳通鸣止~中医有话:百病皆由痰作祟,怪病从痰治。痰阻滞气机,致病后缠绵难愈。
中医里的痰其实有两个概念,狭义的痰指呼吸道的痰,广义的痰,可以一定程度上视为痰湿、瘀滞的病邪,出现在各个部位,五脏六腑、关节等。痰阻百窍,耳窍作为人体九窍之一,要是身体内痰湿阻滞,清阳不升,会导致耳窍壅塞不通就会出现耳鸣、耳聋。
说到这是不是一头雾水?一则医案给你说清其中道理。
门诊医案
陈女士,年38岁,公司的主管,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到很晚。五年前开始就有耳鸣的毛病,动不动就响,觉得也不影响正常生活,就没有在意这个事儿。最近这三个月声音持续加重,常感觉头部昏沉,持续性蝉鸣每天都响,影响睡眠。去医院耳鼻喉科检查拍了脑部ct,确诊为神经性耳鸣,经过多方治疗,无效。无奈转投中医,机缘巧合找到我看诊。
辩证施治
刻诊:见陈女士情绪低落,舌淡红,苔白腻,舌下稍有瘀滞,脉弦滑,耳鸣伴有头部昏沉,胃胀,大便不成形的症状。浑身乏力,偶尔有麻木之感。
开出方子:
钩藤、半夏、陈皮、胆星、菖蒲、茯苓、香附、木香、炒枣仁、柏子仁
陈女士服用14剂以后,精神状态开始大大好转,食欲恢复,睡眠正常,耳鸣消失,听力恢复近七成,20剂之后诸症悉平,听力恢复如常,随访至今未复发。
方解:
钩藤:被称为“宝藏”。清代,叶天士善用钩藤配伍其他药物治疗痰多眩晕、肝火扰络等病;性凉,能够清肝热、平肝阳,又因其入肝心包二经,清火解毒,消肿止痛,祛风,通气血的功效。半夏、陈皮、胆星、茯苓、菖蒲用于清化痰热;香附、木香用于疏肝顺气;柏子仁和炒枣仁,用于养心安神。
脾主气化,负责清阳之气的升发。脾虚的话清阳之气就无法升发,气血无法及时濡养头面。因此脑袋上的孔窍,就没有那么畅通。耳朵被堵上了,就会发出响声。
同时,胃胀食欲不好,可以判断脾胃功能失常。脾胃之气失常,痰湿就会趁虚而入,痰湿堆积时间长形成“一包痰”堆积久了还积出痰热。痰热一旦跑到耳朵,必然会引起耳鸣。把痰包刺破,清肝热把痰瘀冲得干干净净,耳窍不堵了,耳朵通透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