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还是来谈谈情绪。倾听,好奇并尊重的一次沟通能有效帮助孩子调整情绪、引发孩子的思考,进而开始思考处理问题的方法,他们在学习自我管理。作为父母的我们先学习做好情绪的主人,孩子也会渐渐学习如何成为情绪的主人。情绪人人都有,但是处理方法的不同可能会导致不一样的结果。过去我们对情绪有很多错误观念,所以处理孩子情绪的方法、效果很差。今天我来分享一下关于传统处理情绪方式和新的模式,看看效果有什么不同!传统传统的方法不外乎四招:(1)“交换”——就是对有情绪的人提供一些他追求的价值,让这个人抛开情绪,例如“别难过了,妈妈带你去买件好看的衣服,好吗”,或者“好了别闹了,你只要听话,妈妈就给你把那个手机买给你。这份交换,因为没有针对引发情绪的事情做什么,所以只能获得短暂的转移效果,过后情绪又会回来。其实,这也就是“逃避”招数而已。(2)“惩罚”——用这一招的人认为负面情绪是不好的东西,是不应该有的。谁有负面情绪就是他的错,应该受到惩罚。所以对有情绪的人说话时,话语里充满惩罚的字眼,例如“你老是还嘴!再还嘴就揍你”,或者“跟你说话就要受你的气,我们还是不谈好了”。例如成年人之间的避不沟通,冷战,是最常用的惩罚对方的武器之一。身边的人不能沟通,使陷入情绪的人更感到被隔离和孤独,更难跳出来了。(3)“冷漠”——有些人认为情绪问题是个人的事,其他人难以帮助,当他自己心情不好时总是独自一人,所以碰到有情绪的人求助的时候,也是叫别人“自己搞定”。例如“这些事,别人帮不了你的,还是自己冷静去想想吧”。这样的话,使有情绪的人就像坠入了情绪的黑洞一样,他必须自己熬过这个困难阶段,因而会感到十分孤单和无力。(4)“说教”——这是传统父母在无计可施时最常用的一招,就是对有情绪的人说大量的“道理”:应该怎样、什么不对……但是对事情的解决或者情绪的舒缓完全没有帮助。他们坚持自己是“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嘴巴里说的都是无法反驳的东西,但是就没有提供什么有效可行的办法。有情绪的人面对着这些喋喋不休的人,情绪只会变得更差:“你这样真是烦死人了!”“新式”有一套技巧很有效果,不单能舒缓情绪,更能帮助有情绪的人在事情中有所学习,使事情更易解决,或者下次遇到同样的事情自己会处理得更好。这套技巧包括四个步骤:(1)“接受”——就是你注意到对方有情绪,同时你接受这个有那份情绪的他/她。你可以用类似以下的话表示出来:“妈妈看到你有些不开心,愿意跟我谈谈吗”,或者“你的样子挺沮丧!坐下来告诉我什么事吧”。假如你假装没有看到孩子的情绪,或者否定他的情绪(例如“你怎么又闹情绪了”“你这孩子真不懂事,动不动就发脾气”等),你便是在把他推开了。(2)“分享”——这一步里面,最重要的是先分享情绪感受,然后再分享事情本身:当孩子告诉你,发生的事情:谁人不合理、什么事不如意等,你必须把他的注意力迁移到他的情绪感受或者身体的感觉上,例如“那你现在感觉怎么样”“原来你受了委屈。我曾经受了委屈的时候,我的胃部痛了,你的胃感觉怎么样”“他这样对你,你是不是感到非常的悲伤。”等孩子说出大约3-4个这样的词语,家长不断地把方的注意力引向身体感觉或者情绪感受上,你们会发觉孩子已经平静下来,或者声调降低了、身体的动作减少了。现在,你可以问孩子引起情绪的事情了。当你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就可以进入第三步。这些其实很受用,今天的分享先到这里,明天欢迎继续北京权威看白癜风医院怎么治疗皮肤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