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塘沽化学品爆炸消防员用水去救火是

化学品事故防御措施:根据应急管理署资料,若发生危化品事故,处于室外的人应立即转移到上风向、河流上游或山上,应尽量转移到离事发地点2.4公里以外的地方;尽量避免接触任何液体、烟雾或固体化学材料;如果可能,请用毛巾捂住口鼻;在确认危化品种类之前,避免接触受害者。位于室内的人应关好门窗,如果有中央空调或通风系统且无过滤,应将其关闭;用湿毛巾、塑料薄膜或胶带封闭门窗缝隙和通风系统出风口;如果有毒化学气体可能已经进入建筑物以内,请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不摄入可能已被污染的食物和水。如须疏散,应关好门窗和空调等任何通风系统在离开。

天津根据一份年9月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跃进路堆场改造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拟批复公示》,该堆场改造后设计危险品年周转量5万吨左右,普通货物年周转量2万吨左右,用于电石、硅钙合金、氰化钠、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烧碱、硫化碱、氩气、甲乙酮、乙酸乙酯、硝化纤维素、硫磺、硝酸钾、硝酸钠、甲酸、磷酸、甲基磺酸、压缩天然气等危险品和PVC、天热橡胶等普通货物进出口的暂存。

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仓储业务一栏显示,商品分类主要为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氩气、压缩天然气等)、易燃液体(甲乙酮、乙酸乙酯等),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硫磺、硝化纤维素、电石、硅钙合金等)、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硝酸钾、硝酸钠等)、毒害品(氰化钠、甲苯二异氰酸酯等)、腐蚀品、杂类(甲酸、磷酸、甲基磺酸、烧碱、硫化碱等)。据了解,这些大部分为危险及有毒物品。

化学品爆炸,谨慎用水救火啊!

1,氰化钠的毒性分级属于“极度危害”,属于须使用“剧毒物质”毒害标识的危险化学品。

2,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亦可通过皮肤接触、吸入和食入和眼睛接触影响人体,吸入症状包括“咽喉刺激、气喘、流鼻涕、咳嗽、胸痛”等,大量摄入人体可导致肺炎、气管炎和死亡,且并无特效解毒剂。DI-甲苯二异氰酸酯,有毒易燃易爆,6.1类危险品

温馨提示:若爆炸仓库里是剧毒的氰化钠,天津空气质量指数并不能反映氰化物浓度。中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并未对氰化物浓度做出规定。目前的中国空气质量检测体系仅能检测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一氧化碳(CO)六项指标,对于氰化物浓度等信息并不能如实反映。所以口罩一定得备一些啊!

氰化钠的危险性

  根据台湾“行政院毒灾防救管理咨询系统”,氰化钠可通过皮肤接触、吸入和食入和眼睛接触影响人体,症状包括“刺激感、虚弱、头痛、呕吐、溃疡、腐蚀、灼伤、麻木”,吸入人体-ppm即可迅速致人死亡。其解毒剂为“亚硝酸钠注射液、硫代硫酸钠、亚硝酸戊酯吸入剂”;氰化钠水解产生的气体具有“淡淡的苦杏仁味”;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亦可通过以上四种渠道影响人体,吸入症状包括“咽喉刺激、气喘、流鼻涕、咳嗽、胸痛”等,大量摄入人体可导致肺炎、气管炎和死亡,且并无特效解毒剂。

  氰化物对水生物的毒性很大,当合成氰离子浓度为0.04~0.1mg/L时,就能使鱼类致死,甚至在氰离子浓度0.mg/L的水中鲟鱼逆水游动的能力就要减少约50%。

  氰化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从呼吸道吸入氰化氢气体或含氰化物的粉尘,二是通过口腔进入胃中,此时口腔粘膜和胃肠道吸收,三是破损的皮肤与氰化物接触直接进入血液,潮湿的皮肤与高浓度的氰化物接触时,也会吸收氰化物导致中毒。尽管氰化物毒性之大,但除自杀者外,大部分中毒以致死亡者并不是误食固体氰化物或氰化物溶液,而是吸入氰氢酸气体所致,多由于工作原因导致慢性中毒。

百科: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是水白色或淡黄色液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在人体中具有积聚性和潜伏性,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吸入高浓度的甲苯二异氰酸酯蒸气会引起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和肺水肿;液体与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液体与眼睛接触可引起严重刺激作用,如果不加以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损伤。长期接触甲苯二异氰酸酯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对甲苯二异氰酸酯过敏者,可能引起气喘、伴气喘、呼吸困难和咳嗽。理化性质:甲苯二异氰酸酯为无色透明至淡黄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遇光颜色变深。相对密度1.22±0.01(25℃)。凝固点3.5~5.5℃(TDI-65);11.5~13.5℃(TDI-80);19.5~21.5℃。沸点℃。闪点℃(闭杯)。蒸气密度6.0。蒸气压0.13kPa(0.01mmHg20℃)。蒸气与空气混合物可燃限0.9~9.5%。不溶于水;溶于丙酮、乙酸乙酯和甲苯等。容易与包含有活泼氢原子的化合物:胺、水、醇、酸、碱发生反应,特别是与氢氧化钠和叔胺发生难以控制反应,并放出大量热。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是聚氨酯泡沫塑料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反应之一;应避免受潮。在常温下聚合反应速度很慢,但加热至45℃以上或催化剂存在下能自聚生成二聚物。能与强氧化剂发生反应。遇热、明火、火花会着火。加热分解放出氰化物和氮氧化物。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可燃,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或爆炸。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和爆炸。

活性反应

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与胺类、醇、碱类和温水反应剧烈,能引起燃烧或爆炸。加热或燃烧时可分解生成有毒气体。

健康危害

高浓度接触直接损害呼吸道粘膜,发生喘息性支气管炎,可引起肺炎和肺水肿。蒸气和液体对眼有刺激性。部分工人在多次接触本品后产生过敏,以后即使接触极微量,也能引起典型的哮喘发作。对皮肤有致敏性。

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0.1(敏);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0.2(敏)。

IARC:可疑人类致癌物[2]

安全措施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操作,防止泄漏,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工作现场禁止吸烟。

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耐油橡胶手套。

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重点储罐需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醇类、胺类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应急处置原则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切勿口对口)。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禁止催吐。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使用肥皂和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自供气式呼吸器。禁止污染的灭火用水流入土壤,地下水或地表水中。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用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泄漏应急处置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严禁用水处理。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覆盖泄漏物。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泄漏隔离距离对于液体周围至少为50m,对于固体至少为25m。如果为大量泄漏,在初始隔离距离的基础上加大下风向的疏散距离。

9消防措施

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大火用水施救。消防人员须穿戴防毒面具与防护服。

应急处置原则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切勿口对口)。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禁止催吐。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使用肥皂和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自供气式呼吸器。禁止污染的灭火用水流入土壤,地下水或地表水中。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用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泄漏应急处置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严禁用水处理。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覆盖泄漏物。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泄漏隔离距离对于液体周围至少为50m,对于固体至少为25m。如果为大量泄漏,在初始隔离距离的基础上加大下风向的疏散距离。

为天津祈福,为英雄默哀!急救要有针对性讲究方法,化学品急救与大家分享,且行且珍惜!









































引起白癜风的原因
北京有治疗白癜风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gaella.net/elzs/653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