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场馆更好地实现商业化运作,场馆最初在设计的远见性和硬件的完善至关重要。
本文由作者独家授权道略音乐首发,转载请后台留言。
本文导视
3.基础设备设施-消防设备设施、监控系统、灯光系统、广播系统、上看台座位隔断系统、空调系统、卫生间、餐饮点位、中央厨房、入口与通道、客梯货梯自动扶梯、贵宾区、主席台、停车场
4.其他需要考虑到的需求点-零售餐饮面积、制冰设备
三基础设备设施1.消防设备设施
(1)室内综合性文化体育场馆是一个大客流人群短时间聚集的场所,消防设备设施的完善对于防微杜渐有着深刻的意义。
(2)室内综合性文化体育场馆的消防设备设施建设不应该停留在老的思维模式上,应该充分信赖高科技和新技术,双波段探测器、自动消防炮、排烟系统、新技术材料生产的座椅等等都应该是现代化场馆的标准配置。
2.监控与门禁系统
(1)场馆是一个人群聚集的场所,好比一个小社会,有场馆工作人员、场馆服务外包公司、小时工、主办方、经纪公司、艺人、观众、闲杂人员等等,不可避免地有各式各样的摩擦和大小事故的发生。高分辨率的监控设备有利于对场馆工作人员或活动临时工作人员与外部黄牛勾结导致无票入场情况具有强大的威摄和制止作用。
(2)一个尽可能全面覆盖的监控系统,一方面对不怀好意的人群起到震慑作用,也对事件或事故的回放,乃至后续的改进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合理布控的监控系统能最直观地观察到场馆各区域的人流情况,提前了解人流风险。
(3)面对室内综合性文化体育场馆的特点,有条件的话,一定要引进防爆系数高的远程控制门禁系统,甚至是门卡与人脸识别系统相结合,合理设置且维护得当的高科技门禁系统可以有效节省活动日和非活动日的大量安保成本。
3.灯光系统
(1)这里所说的灯光系统指的仅仅是观众的入场灯光及赛事灯光,不指向演唱会等文化娱乐活动的舞台灯光系统。
(2)首先是赛事灯光,需要保证的是所有灯光是一个系统,每个灯光设备都带有可控的快门面罩,以求满足电视转播和赛事运动员无影的要求,同时尽量减少灯光对球员和观众的刺眼强光,同时利用可控的快门面罩,在中场休息其他表演环节,达到瞬间切换全场熄灯,再全场亮灯的效果。
(3)场馆灯光系统中还应保证有足够的看台走道灯,一般为带插片的成像灯,其重要用途是在演出开始后,所有场馆灯光熄灭后,观众可以在过台过道上方便地走动,同时插片可以保证过道旁座位上的观众不会因为成像灯的光照而影响观演效果。
(4)同时场馆灯光系统中还应考虑到马道灯光照明,以保证搭建制作公司在马道进行高空作业时的安全性,有条件的场馆可以设计两套马道灯,一套白光、一套蓝光,以便在演出过程中,如有效果上的要求必须有工人留在马道作业,可以打开合适位置的蓝光马道灯,以进一步提高安全系数。
(5)有条件的场馆应将一组马道灯光并连在UPS不间断供电系统上,以保证场馆活动过程中,紧急断电情况下,仍有足够的照明灯光,供所有观众等待电力恢复或尽快撤离。
4.广播系统
(1)广播系统分为场内广播系统和场外广播系统,有条件的场馆,场外广播系统甚至可以借鉴飞机场登机口的广播系统,可分区域、多通道进行相应的广播。
(2)广播系统应与监控中心连接,并设紧急呼叫系统,供监控中心在紧急情况下直接利用广播系统,向现场观众发出先关指令。
(3)有条件的场馆应将内场广播系统并连在UPS不间断供电系统上,以保证场馆活动过程中,紧急断电情况下,仍可以通过应急广播系统,指导观众等待电力恢复或尽快撤离。
5.上看台座位隔断系统
(1)几乎所有的室内综合性文化体育场馆均是度的建筑结构,其优势在于可以根据舞台的结构和位置的不同,自由布置观众席区域,但是这个概念毕竟是个2D的概念,看台座位隔断系统就为场馆3D方向控制座位数量提供了可能性。
(2)有一些活动,特别是企业年会或者新品发布会等,其受众人群是特定VIP,因此这样的活动,可能会成为:舞台要求非常高、规模非常大,但是观众数量很少。如果通过将尽端舞台前移,从2D方向缩减座位,将会使得舞台规模无法扩大,这时如果场馆有上看台座位隔断系统,将上看台所有座位临时进行遮挡,这样就可以保证大舞台同时座位少的特殊需求。
(3)同时上看台座位隔断系统也为引进一些无法达到场馆满场售票的活动创造了机会,因为上看台的全部遮挡,观众及艺人或者球队均不会因为看得到整片看台空着而尴尬,甚至于后悔买票。
6.空调系统
(1)室内综合性文化体育场馆空间大,人流量多,冷量、暖凉需求大,对内部空调需要有快速的制冷或制热能力。同时因为舞美设备设施的搭建,以及现场音乐的呈现等因素,对空调的空气流速、噪音都有很高的要求。
(2)推荐使用变频离心机组加定频离心机组的组合形式主机,制冷量范围从10%~%自行调节,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功率。在末端方面采用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可以处理大风量,对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都可以调节
(3)大型室内场馆常常遇到的温度问题是,夏天时,一楼内场已经非常冷了,但是上看台区域依旧非常闷热;冬天亦然,上看台已经达到26度以上,但是内场温度仍旧停留在20度以下。因此空调出和回风的设计非常重要,有条件的还可以设计分区、分层温控调节,以避免大型室内场馆常见的制冷制热不均衡问题。
(4)需要提到的是,场馆空调系统将是场馆进入商业运营阶段后,由于其用电量的巨大,一般称为场馆运营的重大成本支出点,因此在一开始空调选择上,就应该考虑到节能环保等因素,特别是将节能放在首要位置。
7.卫生间
(1)室内综合性文化体育场馆商业运营阶段承接的活动势必不可能为单一性质的项目,而是涵盖了体育、文化娱乐、企业活动等在内的多种活动形式,因此对于出席的观众来说,我们只能做简单地假设,即男女比例为1:1。
(2)男小便池比例对应观众人数的合理范围在80:1;男抽水马桶的合理范围在:1;女抽水马桶的合理范围在60:1;洗手盆对应的合理范围在:1。
(3)同时场馆是一个立体结构,考虑到每个楼层的观众上洗手间的便捷性,上述的比例关系,应该对应每个楼层的座位容量去分配。
(4)有条件的场馆在包厢层及内场VIP区域,还应增加卫生设备设施,并在设备间距、品牌等方面与普通观众区有所区别。
(5)作为有远见的室内综合性文化体育场馆,还应在场馆每个楼层充分考虑残疾人卫生间及母婴室的设计和预留。
8.餐饮点位
(1)活动前及活动中的餐饮消费,在国外室内综合性文化体育场馆来说,是对顾客的重要增值服务,以及场馆方面一个重要的盈利点。随着观众消费理念的变化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如今只要观众明确知道场馆观众区有比较好的餐饮消费,越来越多的观众会选择节省时间的方式,即在观众入场时间解决餐饮需求;同时爆米花、软饮料、薯片等,也是观众在观演过程中经常购买的零食。
(2)综上所述,为了方便客户对餐饮方面的需求,每个楼层都应设计合理的餐饮售卖区域,同时每个售卖区域应充分考虑收银POS系统、上下水、冷热保温、大功率保温箱、爆米花机等设备设施的用电需求。
(3)有条件的场馆,还可在各楼层的环廊内、靠近餐饮售卖的位置,设立站立用餐区和座位用餐区等。
9.中央厨房
(1)作为餐饮经营的配套设备设施,中央厨房对室内综合性文化体育场馆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功能设施,其面积需达到平方米。
(2)中央厨房需要通电、通煤气,在排烟、排水、防火、清理垃圾方面都要有一整套的设计和布局。与此同时,中央厨房必须离出入口和货运电梯较近,一方面便于食品原材料及垃圾的进入,同时方便食品到达各个楼层的餐饮档口及需求点。
(3)有条件的场馆还可在中央厨房预设专门的餐饮服务吊机(电梯)。
10.入口与通道
(1)目前室内综合性文化体育场馆的入口设计,大致为两个方式,一种为在所有客人通过唯一的一个场馆入口并进行安检,进入到场馆建筑体后,按照自己的座位,分流到各个楼层;另一种是根据不同楼层的入场券,将观众在场馆建筑体外,先分流到各个对应的入口再安检入场。两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
(2)第一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安检机及安检设备的安置位置集中、使用效率比较高,缺点是,对于场馆建筑体内的安保及客服要求高,因为可能有众多买了低价位票的客人会尝试溜到高价位票的区域。
(3)第二种方式的有点,正是利用了场馆各个楼面的物理隔断,从场外检票环节就已将各类票价的人群进行了区分,因此当客人进入场馆建筑体里面的时候基本已经没有途径可以混到更高价位的座位区,从而解决了第一种方式的缺点;与此同时,因为入场口比较分散,因此安检设备及安检主管都需要按区重复安排和布置,特别是对于人员的部署要求比较高,而且对于某个通道瞬时大客流的出现,应对上受硬件的制约比较大。
(4)谈到入口与通道的问题,不得不提及的就是安检位置。首先安检的目的就是排查危险物品,因此安检位置在场馆建筑体以外会比较理想,同时比较顺的进场流程应该是先检票(因为检票比安检快,更方便在检票环节进行限流),再安检(避免安检结束后,才发现没有票或者假票、错票等情况)。
(5)检票和安检的中间,需要留出相对封闭的缓冲区,如果有条件,在这个区域内还应该提供一定数量的寄存箱,以提升客户满意度。
11.客梯、货梯、自动扶梯
(1)理论上对于室内综合性文化体育场馆绝大部分的客人,其实是用不到电梯的,但是如果入场口是唯一的,那还是需要考虑到上看台观众到达座位的便捷性;同时包厢客人的VIP尊贵感觉都是可以通过专属电梯来做到的。
(2)对于场馆直梯的基础要求是载重量和停靠楼层,特别需要注意的还是贵宾区及包厢区的直梯,地下车库一直到顶楼,必须要做到各个楼面均能停靠,但是位置最好不在人流量集中的进出口位置,而是在车辆容易到达,但私密性很强的位置(至少其中一个楼层是车辆容易到达的区域)。
(3)货梯至少需要两部,其位置应在场馆的对角线上,其中一部应该紧贴场馆装卸平台,基础要求是同样是载重量和每个楼层都需要停靠。
(4)自动扶梯应在观众入口处到包厢层的区域进行设计,同时如果入场口在零水平面,但上看台如果在零水平面4层以上,也应充分考虑足够数量的自动扶梯设置。
12.贵宾区
(1)室内综合性文化体育场馆作为人流聚集的活动场所,除了接待普通的购票观众外,在一些特殊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将面对政府人士、活动赞助商高管,主办方和经纪公司高管等贵宾,而这些贵宾因种种原因,需要与普通客人从入场口、停车位、入座通道等环节进行隔断,以创造一个私密的环境。
(2)上述情况既是国情导致,也是实际只需,这就最好是在场馆设计之初,就进行相应的规划;退而求其次就是在运营开始后,按照场馆的实际结构对贵宾区域进行规划,独立通道、私密、便捷、尊贵感都是室内综合性文化体育场馆贵宾区域需要考虑的关键词。
13.主席台
(1)国内众多室内综合性文化体育场馆均有主席台的设计,而且占用的位置多为最好看台的最佳观演区域,但是笔者认为根据国情,主席台确实有其存在的意义,但是对于众多商业运作的活动来看,主席台是个累赘,并且大量的浪费了有限的资源——观众席及出票量。
(2)由于主席台的常规设计中更多考虑的是每个座位的舒适性及工作的便利性,因此座位与座位之间的间距比普通坐席宽,同时每排座位前都会设计一个长条桌,甚至在长条桌前再设计一个摄像机位通道,这就大大降低了有限坐席空间的利用率。
(3)建议的做法是,将主席台设计成可以在24小时内快速安装或拆卸的模块化结构,所有的拼接件都是根据场馆的固定主席台位置专门设计,拼接件的重量每块应不超过75公斤,以便降低施工人员的是施工难度。同时在主席台撤除后,应有外型上与其他看台座位相似,但是依托在可移动结构的临时座位对上述主席台区域进行填补。
14.停车场
(1)根据目前国内室内综合性文化体育场馆观众的实际情况来看,轨道交通及自驾车为来场馆观看活动的最主要的两种出行方式,轨道交通的情况一般在场馆可控范围之外,那我们就需要将视线转向场馆可控的停车场。
(2)场馆停车场首先需要对贵宾(包括政府要员、场馆业主、管理公司等人群)、赞助商及包厢客户等、艺人及经纪公司及主办方等、普通购票观众、场馆及活动日工作人员这五个方向去考虑,因此对于室内综合性文化体育场馆来说,整体的停车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特别是在活动日。
(3)综上所述,如果场馆的自营车位有个以上,那就目前的车辆保有量来看,停车将不是很大的问题,无非是对个停车位的指引标识需要做细致的规划。但如果场馆自营车位有限,甚至如一些老的场馆,停车位几乎没有,这时就需要场馆做出综合的规划,笔者认为首先要保证艺人及经纪公司及主办方的车位使用,因为没有满意的艺人,不会有精彩的演出;其次场馆赞助商及包厢客户的车位应尽量满足,因为这些人群都是支撑场馆顺利经营下去的“金主”;再者政府要员、业主、管理公司,最后是普通观众。
(4)如果场馆自营车位有限,还需要场馆自己出面,向区域地块周边单位合作寻找停车资源,并在找到停车资源后,快速向普通观众提前告知,毕竟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出行方便与观演感受是息息相关的,场馆服务再出色,客人的整体出行不便,客人对场馆的满意度依旧会拉低。
四其他需要考虑到的需求点1.零售、餐饮面积
(1)笔者认为,室内综合性文化体育场馆作为一个文化娱乐消费的终端,其实是老百姓日常消费过程中的一个点,但随着城市节奏和老百姓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室内综合性文化体育场馆的成功表现上,应该从活动日有“多少人”到现场、每个人“花了多少钱”上,进一步提升到“多少人”在场馆“花了多少时间”上。
(2)室内综合性文化体育场馆不应白白浪费,由艺人、球队影响力临时聚集起来的瞬时人群集合,应该让这些人对观看演出、赛事在场馆花费的时间基础上,进一步吸引其在场馆花费的时间,从而促进场馆整体的人气及营业额。
(3)综上所述,有条件的场馆应充分设计餐饮、零售、娱乐休闲的营业面积,针对场馆活动定位,观众人群的结构,有计划地自营或合作经营或租赁经营餐饮、零售、娱乐休闲,以扩大场馆经营收入。
2.制冰设备
(1)北美很多室内综合性文化体育场馆都自带制冰设备,并在冰球赛季长时间保持冰面,这很大程度上与冰球活动在美国的普及和欢迎程度相关。
(2)但是对于国内室内综合性文化体育场馆,是否需要预设冰场呢?同时从两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冰球在国内的普及程度以及冰场设备设施的维护成本,另一方面,现有临时冰面的搭建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而且成本及效率不比固定设备低很多,因此即使考虑到年冬奥会在国内的举办,场馆在固定制冰设备的投入上还是需要抱着谨慎的态度。
场馆硬件设计和建造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精密工程,很多都无法从表面上识别优劣,却实实在在地与安全、收入、成本、服务品质、场馆竞争力等息息相关。而各项硬件的设计建造又需要根据各个城市的差异、实地交通情况、天气特殊性等问题进行灵活修正,体系庞大而细节又多如牛毛,可惜字数有限,无法穷及。本文说是设计与建造的指南,不如说是对国内室内综合性文化体育场馆硬件环境的建议和意见,由于均是建立在不完全统计的数据、经验、甚至是教训的基础上,难免有不足和疏漏,欢迎业内朋友探讨切磋。但还是希望通过本文,为今后国内室内综合性文化体育场馆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一些粗浅的提示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