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实际场所中存在可燃性粉尘,要保证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不出现是很困难的。保证设备不会产生一个点燃源也是很困难的,因此,在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出现可能性高的场所,就依靠使用那些被设计成产生点燃源的可能性极低的设备。反之,在出现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的可能性较低的场所,可使用较低技术要求的设备。
1、爆炸性粉尘环境的区域范围
爆炸性粉尘环境的区域范围定义为粉尘释放源的边缘到被认为与该区域有关的危险不再存在的任何方向上的距离.应考虑细粉尘因建筑物内空气流动而从释放源出来向上扩散的实际情况。当对已分类场所之间的小范围未分类场所进行分类时,该类别应该延至整个场所。
(1)区域zones
根据爆炸性粉尘/空气环境出现的频次和持续时间对爆炸性粉尘环境划分的场所。
(2)20区zone20
空气中爆炸性环境以可燃性粉尘云的状态连续出现、长时间存在或频繁出现的场所。
20区范围包括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长期持续地或者经常在管道、生产和处理设备内存在的区域。
如果粉尘容器外部持续存在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则要求划分为20区。但在工作场所产生20区的情况是被禁止的。
(3)21区zone21
在正常操作中,空气中爆炸性环境以可燃性粉尘云的状态可能出现或偶尔出现的场所。
在大多数情况下,21区范围可通过与形成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环境有关的释放源的评价来规定。
21区的范围如下:
——可能出现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的一些粉尘处理设备内部。
——由释放源形成的设备外部场所,它取决于粉尘的一些参数,如粉尘量、流量、颗粒大小和物料的湿度。通常,释放源周围lm的距离就已足够(垂宜向下延至地面或者楼板水平面〉。对于建筑外部场所(露天),21区范围会由于气候的影响:例如风、雨等而改变。
——如果粉尘的扩散受到实体结构(墙壁等等)的限制,它们的表面可作为该区域的边界。
一些实际情况的考虑可能是使考虑中的整个场所被分类为21区是适合要求的。
(4)22区zone22
在正常操作中,空气中爆炸性环境以可燃性粉尘云的状态不可能出现的场所,如果出现仅是短时间存在的场所。
在大多数情况下,22区范围可通过与形成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环境有关的释放源的评审来规定。
由释放源形成的场所范围也取决于粉尘的一些参数,如粉尘量、流量、颗粒大小和物料的湿度:
——通常,21区周围或释放源周围1m的距离就已足够。对于建筑外部场所(露天),由于气候的影响,如风、雨等原因,22区的范围可以减小。
——如果粉尘的扩散受到实体结构(墙壁等等)的限制,它们的表面可作为该区域的边界。
一些实际情况的考虑可能是使考虑中的整个场所被分类为22区是适合要求的。
—个位于内部未被限制的21区(不受实体结构限制,例如一个有敞开人孔的容器)将始终被22区包围。
注:如果在场所分类评定期间,发现粉尘层已经堆积在原22区外面,那么需要更细的分类。应考虑该粉尘层范围和该粉尘层受扰动产生粉尘云的可能性。
2、爆炸性粉尘环境场所分类程序
场所分类是以所报告的多个粉尘释放源的释放量为依据的。并根据粉尘是否可燃对场所进行分类。粉尘的可燃性可通过实验室试验来确定。需要了解用于加工中的材料特性,这些特性可从加工专业人员处获得。必须考虑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方式包括现场清理。为了提供设备实际作业的释放性质方面的信息,专业技术知识也很有必要。安全和设备方面的专家必须密切合作,危险区域的定义仅涉及到粉尘云的危险。
确定危险区域的程序如下:
a)第一步是确定材料特性,材料是否具有可燃性,并且为了选择设备,确定颗粒尺寸、含水量、粉尘云和粉尘层、最低点燃温度和电阻率。
b)第二步是确定可能存在粉尘容器或粉尘释放源的位置。此过程必须査阅工艺流程图和设备布局图。这个步骤应包括确认可能形成的粉尘层。
c)第三步是确定粉尘从上述释放源释放的可能性,这样就确定了不同安装部位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出现的可能性。
只有在这些步骤进行后才可确定区域和其规定的范围。关于区域类型和范围及粉尘层存在的判定应记载在场所分类图上(其后该图将用作设备选型的依据)。
作出判定的理由应记载在场所分类研究的记录中,使得将来场所分类评定时易于了解。对场所分类的评定将按照工艺的变化或加工材料的变化或如果由于设备的损坏使粉尘的释放变得更普遍的情况来进行。进行定期评定是合适的。
因本部分涉及各种情况,因此不可能对各个单独情况所需的措施逐一给出准确的确认。重要的是,本程序应由了解场所分类原则、所用加工材料、涉及的设备以及设备功能的人员来进行。
3、爆炸性粉尘环境场所分类案例
以下是某企业粉尘防爆分区划分原理图:
图1某企业粉尘防爆分区划分原理图
该企业在除尘管道内安装了单向阀,则在单向阀上风侧管道分区可以降为非爆炸危险区域。
图2某企业单向阀上风侧管道分区可以降为非爆炸危险区域
文章来源:工业安全及爆炸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