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耳聋有很多种,有先天的,有用药后发生的,还有突发性耳聋等等。突发性耳聋(以下简称突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可同时伴有耳鸣、眩晕、呕吐等症状。
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目前并无定论,有几种学说比较得到认可。
第一呢,就是血管学说。供应心脏、大脑的血管阻塞,就发生心梗、脑梗,这一般人们比较熟悉,同样的,内耳由一条又细又长的动脉供血,叫内听动脉,它没有侧支循环,所以一旦发生痉挛或血栓,就可以造成内耳缺血。加上内耳一些细胞耗氧量大,又对缺氧比较敏感,就容易引起听力损伤了。所以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就要格外注意啦,这可是好发因素。
第二,就是病毒感染学说。很多病毒与神经的亲和力很强,而听神经尤为容易受累。许多患者是感冒后出现的突聋,就属于此类。
二、突聋与缺氧
大部分病因与内耳局部缺氧有关,改善缺氧是治疗突聋的主旋律。
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生理氧化过程,有生理氧化就要消耗氧。在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氧是维持细胞内外钠、钾离子的主动运输和细胞兴奋性的必要条件。氧又是通过动脉血提供的。各种不同的外来有害因素所造成的感音神经性聋,可能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了内耳的血液供应,使内耳螺旋器和听神经末梢发生缺血、缺氧,终致变性。特别是突发性聋,如果是由于血管病变,那肯定是会造成内耳血运不良,供氧不足;即使是由于病毒感染,也是先引起毛细血管内皮肿胀,红细胞凝集,血液变得黏稠,血流淤滞,最终也导致内耳缺血、缺氧的同样后果。
由上可见,氧的供应对保证内耳组织结构正常生理功能是何等重要。由此,在临床上,用吸氧疗法来治疗一些感音神经性聋,也就应运而生。
氧的供应对保证内耳组织结构正常生理功能是何等重要。由此,在临床上,用吸氧疗法来治疗一些感音神经性聋,也就应运而生。
三、临床表现
起病突然、迅速加重、少数患者为逐渐加重至全聋。
1.耳聋:多为单耳听力下降,部分聋或全聋,常感患耳堵塞、发闷、胀满、声音遥远、难以分辨或完全失聪。
2.耳鸣:约70%患者伴有低调、高调或混合性耳鸣,低调鸣多血管性因素,高调鸣多神经性因素。
3.眩晕:重度耳聋患病早期(前3天),36~68%伴眩晕、恶心、呕吐,可持续几小时~几天。
4.极少数患者可伴有三叉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等受累症状。
5.电测听:是一主观检查,横坐标表示频率(Hz赫兹),纵坐标表示声级(dB分贝),即使认真检查也可有10dB误差。
耳聋程度
分度
正常
轻度
中度
重度
全聋
dB
≤25
25~40
40~55
55~90
≥90
6.分型:Ⅰ型—低频下降为主,约占17%;Ⅱ型—全频下降为主,约占41%;Ⅲ型—高频下降为主,约占29%;Ⅳ型—全聋,约占13%。
7.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是一客观检查,由一组有规律、顺序出现的波形组成,分为Ⅰ、Ⅱ、Ⅲ、Ⅳ、Ⅴ、Ⅵ、Ⅶ七个波形。从每个波的波形、振幅的大小、潜伏期、传导时间,判断从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到内耳整个声音传导通路上相应部位是否受损或受损程度。
四、常规治疗
高压氧(HBO)、扩血管药、神经营养药是目前治疗突聋的三大法宝。
1.高压氧:HBO可迅速提高血氧含量,增加氧的有效弥散距离,减轻水肿,改善内耳缺血缺氧,其吸氧量是空气的10倍,可使组织内氧含量提高14倍。
压力:2.0~2.5ATA(大气压),一个疗程10次。
次数:在有效病例中80%患者是做到6~8次时感觉到听力的提高或耳鸣的减轻,个别2疗程才起效,若2疗程仍不见好转则很难有效。原则上以疗程为单位,临床上只要有效但仍未恢复正常者就应继续做下一疗程。
疗程:如做完第1疗程评估是否有效,无效可以暂停,有效继续做第2疗程,第2疗程结束后与第1疗程相比,无效即停,有效继续做第3疗程,以此类推。
常压饱和吸氧和混合氧也是经常用到的氧疗方法。
2.扩血管药:目的是通过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缺氧,常用的有前列地尔、金纳多、银杏叶提取物,舒血宁、血栓通、血塞通,川芎嗪等,先输液后吸氧让治疗次序更合理、效果更佳。
3.神经营养药:维生素B1、维生素B12、腺苷钴胺、神经节苷脂、鼠神经生长因子等。
4.其他重要治疗:激素(地塞米松、泼尼松)----是为了减轻水肿;溶栓药(巴曲酶)---是为了溶解微小血栓;鼓室注射----是为了减轻水肿。
五、注意事项
1.HBO统计资料表明,一周内治愈率70%,有效率98%;二周内治愈率40%,有效率80%。
2.“电测听+自我感觉”相结合判断是否有效,无效<10dB,轻度提高10~20dB,中度提高20~30dB,明显提高>30dB。
鉴于电测听的误差,自我感觉是判断有效与否最值得自己信赖的指标。
3.重度或全聋者随着病情好转,耳鸣偶有短暂加重,属于正常病情转归过程,听力继续提高会逐渐减小或消失。
4.HBO对耳聋的疗效优于耳鸣,多数患者耳聋与耳鸣共进退,即听力提高耳鸣也减轻。
5.见效早期常听力不稳、时好时坏,随着HBO治疗次数增加会逐渐稳定在较好水平。
医院高压氧舱
编辑:企划部王洪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