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表明,耳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①传导性耳鸣,多由传导性听力损失,传导结构自身病变或者中耳疾病累及内耳所导致。
②耳蜗性耳鸣,大约90%的耳鸣与耳蜗功能障碍有关。
③神经性耳鸣,又可分为周围性耳鸣和中枢性耳鸣。专家认为,周围性耳鸣可能与神经纤维变性所导致的异常点火模式有关,中枢性耳鸣近些年来被认为是听觉系统错误性适应的结果。西医在针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时,多选用包括血管扩张剂、营养神经剂、镇静剂、抗抑郁药、糖皮质激素等在内的药物治疗。
中医认为,耳鸣耳聋的发生多由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的因素决定。内因多由恼怒、惊恐,肝胆风火上逆,以致少阳经气闭阻,或因肾虚气弱,肝肾亏虚,精气不能上濡于耳而成;外因多是由于风邪侵袭,壅遏清窍,亦有因突然爆响震伤耳窍而引起者。《中医耳鼻喉科学》将耳鸣耳聋分为6型:1
外邪侵犯:风邪易上袭侵及头面五官,若侵犯耳窍使其遭受蒙蔽即导致耳鸣耳聋;
2
肝火上扰: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气机不利,郁久化火,郁火循经上扰清窍,亦致耳鸣;
3
痰火壅结:脾虚生湿,聚而成痰,痰郁日久则易化火,则痰借火上炎之势壅闭清窍,则生耳鸣耳聋病;
4
气滞血瘀:耳为清空之窍,若因情志郁结,气机阻滞或者瘀血阻滞耳窍经脉,则耳鸣耳聋;
5
肾精亏损:肾精不足不能上充清窍,耳窍失养,则其闻五音之职失常;
6
脾胃虚弱:生化之源不足,清气无以上升,则耳部经脉空虚,耳窍失养故耳鸣。
针灸治疗耳鸣耳聋实证多以清肝泻火、疏通耳窍为原则,以足少阳、手少阳经穴为主。手、足少阳两经经脉均入于耳中,因此取手少阳之中渚、翳风、足少阳经之听会、侠溪,疏通少阳经络,清肝泻火。左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