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
症状骨折,指骨的连续性中断。局部产生三种典型的体征,就可确定发生骨折:
(1)畸形:骨折端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缩短、成角、延长。
(2)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撞击,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
骨折还同时伴有局部肿胀疼痛,还可能出现瘀血和青紫色瘀斑。严重骨折,患者常因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大量出血、剧烈疼痛或并发内脏损伤等而引起休克。闭合骨折的出血属于隐形失血,主要是骨髓腔渗血,在体外看不到,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全身常见骨折
急救措施1、处理伤口:如果骨折处有伤口,则立即清理污染物,并用洁净纱布覆盖;如果伤口持续出血,需要压迫止血;如果有骨头外露,更要对其进行清洁,以免今后感染引起骨髓炎。
2、迅速复位:如果发现骨折处有畸形,特别是成角畸形,需要立即正确地进行复位,否则骨折容易将周围血管神经刺破。需要动作轻柔地沿着骨的纵轴方向牵拉骨,达到复位。切不可用蛮力,否则容易引起二次损伤。
3、妥善固定:不要盲目移动身体,尽快把伤到的肢体用夹板固定住。夹板可用木片或折叠起来的硬纸板制成,放在受伤的肢体下面或侧面,用三角形绷带、皮带或领带缠住夹板和受伤的肢体。避免缠得太紧,避免用细绳子固定,这些都可能阻碍血液循环。
4、正确转运:搬运骨折病人的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避免产生骨折端的错位或移动;对于脊柱骨折的病人,搬运中一定多人协调,保持脊柱的轴向稳定,否则容易引起脊柱错位,损伤脊髓导致瘫痪。颈椎骨折的病人,搬运过程一定要专人负责头部和颈椎,保持和躯干平行的体位,否则容易导致四肢瘫痪甚至死亡。
注意事项1、可疑发生骨折的病人,均应按骨折处理。
2、首先抢救生命,维持心跳和呼吸的正常状态;如病人发生休克,多因失血过多导致,应采取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体位,以利于呼吸和下肢静脉回流同时保证大脑供血;注意保温,医院输血、输液。
3、对处于昏迷的病人,应防止呕吐导致的窒息。
4、当骨折移位,有穿破皮肤,损伤血管、神经的危险时,应尽快手法复位,然后用夹板固定。
服错药物
症状错服药物常见于老人和2至6岁的儿童,以及自杀者。错服不同种类的药物,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急救。
急救方法1、迅速排出胃中药物是急救的关键。可用手指、筷子或鹅毛刺激咽喉催吐,尽快排出毒物;如采取快速饮用冷盐水、姜汁等催吐,能使毒物更彻底呕出,效果会更好。
2、如果误服了来苏儿等腐蚀性很强的药物,则不宜采取催吐的方法,而应让病人先喝大量鸡蛋清、牛奶等,这些食物可附着在食管和胃黏膜上,从而起到保护的作用,以免再次受到损伤。
3、如吃大量安眠药或其他毒性大的药物,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催吐。方法是用筷子或汤匙压患者舌根部引吐,吐后灌一大杯温凉的水再次引吐,直到胃内容物全部吐出。
4、如果误服了碘酒,应马上给病人喝面糊、米汤等淀粉类的流质,然后催吐。因淀粉与碘作用后,能生成碘化淀粉而失去毒性,反复多次,直到吐出物不显蓝色为止,这表明胃中的碘已基本吐尽。
注意事项1、经过在家中进行的初步急救处理后,医院救治,并带上病人吃错的药或药瓶,供医生抢救时参考。如果不知道病人服的是什么药,则应将病人的呕吐物、污染物、医院,以备检查。
2、对服药后已失去知觉或伴有抽搐的儿童或老人,不宜采用催吐法,医院抢救。
爆炸伤
定义炸伤是指由于各种爆炸性物体,如炮弹、水雷、手榴弹、烟花爆竹等爆炸后对人体所产生的损伤。爆炸伤的特点是程度重、范围广泛且有方向性,兼有高温、钝器或锐器损伤的特点。
急救方法救治原则:
(1)快抢快救,抢种有救:对于爆炸伤的急救和其他救治不一样的是,要尽快把病人抢先脱离危险境地,同时还要进行救护,比如用湿毛巾覆盖病人鼻部避免爆炸现场的烟雾损伤。
(2)全面检查,科学分类:爆炸会导致全身多处损伤,在混乱之中要迅速判断损伤部位、孰轻孰重,优先处理心脑肺的损伤及血管损伤。
救治程序:
(1)通气:爆炸导致的冲击波和高温烟雾甚至有毒气体,都会对肺造成严重损伤,如出现呼吸停止,立即人工呼吸。
(2)止血:如果有出血,迅速判断出血部位,进行止血。方法参见《急救手册:出血》。
(3)包扎:对于任何部位的伤口,去除污染物后,用无菌或洁净纱布覆盖,不可擅自涂抹药水或药膏;对于眼睛外伤,尤其不能搓揉眼睛,不能擅自点眼药水。
(4)固定:就地采用木板条、布带等物品,对可能有骨折的肢体进行固定,可以减少出血和疼痛,避免神经外伤。
(5)转运:病人心跳呼吸恢复后,立即进行转运,到医院救治。搬运时维持病人轴向体位,不能弯折身体,运送过程避免颠簸,以免造成二次损伤。
人工呼吸
定义人停止呼吸几分钟,就会死亡;大脑即使缺氧短短4分钟,也会引致永久性的损害,因此应尽快把空气送入肺内。人工呼吸是指人为地帮助伤病患者进行被动呼吸活动,使患者体内外进行气体交换,达到促使患者恢复自主呼吸的救治目的。
急救方法口对口呼吸法:
1、使病人仰卧,头后仰,将衣领解开,腰带放松;
2、清除病人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抢救者一手放在患者前额,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孔,另一手托起颌部使患者头部尽量往后仰,保持气道开放状态,然后深吸一口气,张开口以封闭患者的嘴周围(婴幼儿可连同鼻一块包住),向患者口内连续吹气两次,每次吹气时间为1至1.5秒,吹出1/3左右的气,直到患者胸廓抬起,停止吹气,松开贴紧患者的嘴,并放松捏住鼻孔的手,将脸转向一旁,用耳听是否有气流呼出,再深吸一口新鲜空气为第二次吹气做准备,当患者呼气完毕,即开始下一次同样的吹气。
口对鼻呼吸法:当患者有口腔外伤或其他原因导致口腔不能打开时,可采用口对鼻吹气。与上述方法不同的是,用手托住患者下颌并使其口唇严密封闭,用口包住患者鼻部,用力向患者鼻孔内吹气,吹气和观察方法同上。
注意事项1、清除病人口、鼻内的泥、痰等肮脏异物,如有假牙亦应取出,以免假牙脱落坠入气管。2、仰卧人工呼吸时必须拉出患者舌头,以免舌头后缩阻塞呼吸。3、对怀孕女性或者胸、背部有外伤和骨折者,应选择适当姿势,防止造成新的伤害。4、一般情况下应就地做人工呼吸,尽量少搬动。5、将患者置于空气流通的场所。使其头后仰,可在肩下垫枕头或其他物品,使其气管直顺。6、人工呼吸要有节奏(约每分钟20次),并耐心地进行,直到恢复自动呼吸为止。
心脏骤停
症状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
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的是心室纤维颤动。若呼唤病人无回应,胸腹部没有起伏的呼吸运动。如触颈动脉和股动脉无搏动,心前区听不到心跳,可判定病人心跳骤停。
急救方法心脏骤停的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千万不要坐医院救治。要当机立断采取以下急救措施进行心肺复苏:
(1)胸外心脏按压:解开病人衣服暴露胸廓,按压双乳连线中间点,双手叠抠,腕肘关节伸直,垂直用力,以每分钟-次的速度连续按压30次;
(2)紧接着检查口鼻异物,托下颌,压额头,使下颌上翘,头部后仰,有利于通气;迅速清除咽部呕吐物;同时嘴包嘴,做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如此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交替进行,直至抢救成功。
(3)若发现病人脸色转红润,呼吸心跳恢复,能摸到脉搏跳动,瞳孔回缩正常,说明抢救有效。
(4)头敷冰袋降温,避免大脑缺血水肿,脑神经损伤加重。
(5)医院救治。
心肺复苏的顺序以视频中为准:一定要练习,光看不能学会。(1)胸外心脏按压:解开病人衣服暴露胸廓,按压双乳连线中间点,双手叠抠,腕肘关节伸直,垂直用力,以每分钟-次的速度连续按压30次;(2)紧接着检查口鼻异物,托下颌,压额头,使下颌上翘,头部后仰,有利于通气;迅速清除咽部呕吐物;同时嘴包嘴,做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如此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循环,直至抢救成功。
突发性耳聋
症状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神经性听力损失。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
急救方法1、使病人安静休息,情绪不要急躁。2、当疑是炎症或免疫因素造成突发性耳聋时,使用糖皮质激素。3、到医院进行治疗,并且要对症下药。4、混合氧及高压氧治疗可提高血氧分压,改善耳蜗的氧供状态。
注意事项1、养成良好的生活、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勿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身心愉悦。避免感冒,预防病毒性感冒。
2、保持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果。减少烟、酒、咖啡等带来的刺激。
3、远离噪音。噪音会损害耳朵功能,若长期处在噪音环境下,应做好耳朵的防护措施。
4、忌挖掏耳屎(盯聍)。少量盯聍有助耳朵健康,多余的盯聍会定期随运动排出体外,所以不必经常挖掏耳朵。
5、一侧耳聋后,特别应该保护健侧耳的听力:①避免接触噪声;②避免耳毒性药物,比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和消炎痛;③避免耳外伤和耳部的感染。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