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豆蔻第期
每周一期,长伴爱好中医者
导读:产后存在“多虚多瘀”的病理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易丛生众多疾病,耳鸣耳聋即是其中一种。产后又往往多兼急躁、焦虑之心情,故临床常见的产后耳鸣耳聋多见于实证与虚证兼见,乃虚实夹杂之复杂症候。本文章分享我在治疗此类疾病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产后耳鸣耳聋治疗心得
耳鸣耳聋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二者是一种自我感受。耳鸣是指自觉耳内鸣声如闻蝉声或如潮水声,或细或暴,妨碍听觉的症状。耳聋是指听力减退,甚至听觉完全丧失,不闻外声的症状,二者均可发于单侧或双侧,同时或先后出现,极大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前不久,有幸治疗一位年轻的患有产后耳鸣的妈妈,效果极佳。故将此治疗心得与方剂分享给大家,如有不妥,还望指正。
张某,女,23岁,年9月24日初诊。双耳耳鸣出现约10天。初诊时为产后第28天,故约产后2周左右突然出现双耳耳鸣,如闻风声,嗡嗡作响,音调较高,并且耳内作闷,自觉听力逐渐下降,近几日有渐进性加重的趋势,于耳科检查:耳道,耳膜及耳窝均未见异常。产前血常规示:血红蛋白g/L。生产时失血约ml。刻诊:耳鸣,如闻风声,嗡嗡作响,音调较高,焦虑,心情低落,烦躁,自觉怕风。舌红苔白,脉沉细。我当时给予的诊断是“产后耳鸣”,关于产后耳鸣,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
一、耳鸣耳聋的源流
有关耳鸣耳聋的记载最早可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记载:“木郁之发……甚则耳鸣旋转。”《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上气不足……耳为之苦鸣”。从《内经》中可以看出,此时医家已经意识到耳鸣耳聋有虚实之分,肝郁、髓海不足分别是是实证、虚证的代表病因。
《诸病源候论》记载:劳动经血,而血气不足。宗脉则虚,风邪乘虚,随脉入耳,与气相击,故为耳鸣。”指出过劳或经血不充,机体内虚,邪气趁虚而入,可发为耳鸣。内伤与外感共同致病,是耳鸣耳聋的一种形式。
明代张景岳认为:“耳聋……其证有五:曰火闭,曰气闭,曰邪闭,曰窍闭,曰虚闭。”指出了耳鸣,耳聋辩证的五个常见证型,为我们辩证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二、耳鸣耳聋的病因病机
正如前人论述,耳鸣耳聋的发生不外乎内外二因。
首先,内因之中与之相关最为密切的脏腑当为肾脏,因肾藏精,开窍于耳。精盛则肾气充足,耳闻耳聪;若肾之精气虚,耳不得充养,则发耳鸣耳聋。造成肾虚的原因:一则如先天禀赋不足,二则如劳欲过度,三则如久病体虚,这些因素均可致精血衰少。肾精亏损,髓海空虚,不能上濡清窍,耳窍失养,则会出现耳鸣或耳聋的症状。
其次,内因之中与之相关的较为密切的脏腑还有脾胃与肝胆。若饮食不节,致脾胃亏虚,脾胃虚则生化乏源,精血不足上举于耳;或嗜食肥甘厚味,聚成痰热,郁而化火,痰火上扰。壅塞清窍,亦可致耳鸣耳聋。若肝气失于疏泻,郁而化火,或暴怒致气机逆乱,肝胆之火循经上扰,清窍被蒙,可致耳鸣耳聋。
外因之中,如外感之邪,或风热,或风寒,邪留不去,循经上扰,壅闭清窍;或外伤致病等均可引起耳鸣耳聋。
三、产后耳鸣耳聋的特点
产后是妇人人生阶段中非常重要的时期,因为产后具有亡血伤津,元气受损,瘀血内阻等病理情况所形成的“多虚多瘀”的病机特点。这也是产后诸病发生的基础和内因。
产后耳鸣耳聋是产后病中的一种,是指妇人产后出现的间断性或持续性耳鸣耳聋,或伴有头晕头胀,或伴有情绪异常的状况。
产后耳鸣耳聋的病因病机:导致产后耳鸣耳聋的病机不外乎虚实两端。虚者多由血虚,失血亡血,精血不足,耳窍失养而发;实者多因瘀血上攻,肝郁化火,郁而上扰清窍所致。
四、产后耳鸣耳聋的辨证思路
产后耳鸣耳聋应根据耳鸣耳聋的临床表现,如症状出现缓急及耳鸣耳聋特点等辨别虚实。虚者多渐进性发展,由轻至重,先耳鸣或兼耳聋;实者多表现为突然爆发,一般可直接表现为耳聋。其次,耳鸣声高亢,多属于实证,声细小,多属于虚证。耳鸣音调低沉,多属于实证,音调偏高,多属于虚证。
五、产后耳鸣耳聋的治疗思路
耳鸣耳聋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邪实为主者,当攻邪治标,或疏散风热,或清肝泻火,或清热化痰,或活血通窍。正虚为主者,应扶正固本,或益气升清,或滋养肾精等。邪实与正虚互见者,当攻补兼施。
产后耳鸣耳聋因发生于产后“多虚多瘀”的病理基础之上,又往往多兼急躁、焦虑之心情,故临床多见于实证与虚证兼见,乃虚实夹杂之复杂症候。
了解这些,我们再回过头看看这个病例。
张某,女,23岁,年9月24日初诊。双耳耳鸣出现约10天。初诊时为产后第28天,故约产后2周左右突然出现双耳耳鸣,如闻风声,嗡嗡作响,音调较高,并且耳内作闷,自觉听力逐渐下降,近几日有渐进性加重的趋势,于耳科检查:耳道,耳膜及耳窝均未见异常。产前血常规示:血红蛋白g/L。生产时失血约ml。刻诊:耳鸣,如闻风声,嗡嗡作响,音调较高,焦虑,心情低落,烦躁,自觉怕风。舌红苔白,脉沉细。
此患者为典型的产后耳鸣耳聋患者。产前贫血,产时少量失血,且先耳鸣,渐进性加重,音调较高,怕风,脉沉细等,为产后“多虚多瘀”中“多虚”的特点,伴随出现耳鸣,心情急躁,焦虑,虚中夹实,故辨证为气血不足,精不上荣,肝郁化火。治疗当补中益气,充养耳窍,兼清肝火。
处方:
黄芪15克白术15克陈皮10克升麻15克
葛根15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桔梗10克
龙胆草9克黄芩12克枳实9克通草6克
木通10克炙甘草12克
七付,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温服。
10月7日,回访,诉:中药未服完。原因:服用三剂后耳鸣便消失,亦无嗡嗡作响。
按语:虚实夹杂证在产后耳鸣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一定要了解产后妇人所处的“多虚多瘀”的病理基础。因虚致病,因实发觉,虚实夹杂互扰,病机缠绕,很是棘手。本例患者,气血不足为本,清阳之气不能上注于耳;肝郁化火为实,火邪上炎蒙蔽清窍,耳窍被闭,因而产生耳鸣,听力下降。故予补中益气,兼清肝火的治疗思路。方中用黄芪,白术,陈皮,党参,当归等药,以补益正气。借助升麻,葛根,桔梗之升提之性将药引达病所;龙胆,黄芩,枳实之属以清泄肝火,通草,木通相伍以疏通经络,清泄肝胆之火;配以炙甘草以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补中益气,兼清肝火之功。以达到充养耳窍,清泻肝胆之火的功能。主次分明,故疗效显著。
六、耳鸣,耳聋的预后转归及调护
耳鸣,耳聋的预后与病程,年龄,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有很大关系。病程短,年轻患者若经过及时恰当的治疗,有可能全部或部分恢复听力,耳鸣逐渐减轻或消失,预后较好。若病程较长及年龄较大者,往往难以恢复听力,且可能发展成为顽固性耳鸣。小儿如若形成难治性耳聋,则会丧失学习语言的机会,导致聋哑。
我们知道耳鸣,耳聋的原因有内因及外因之别,内因又与肝胆功能相关系密切,所以预防与调控方面要保持心情舒畅,怡情养性,注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避免噪声刺激,均有利于耳鸣及耳聋的调护。其次一定注意慎用耳毒性药物,如若使用,严格医嘱。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