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基本环节包括(ABC)。
A.检测元件
B.中间环节
C.执行机构
D.辅助电源
E.试验装置
2额定剩余动作电流0.03A及其以下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主要用于(A)。
A.防止触电事故
B.漏电火灾
C.监视一相接地事故
D.防止雷击
3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用于间接接触电击事故防护时,不能用于(C)电网系统。
A.TN-S
B.TN-C-S
C.TN-C
D.TT
4下列设备和场所中,必须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有()。
A.属于Ⅱ类的移动式电气设备;
B.生产用的电气设备;
C.施工工地的电气机械设备;
D.安装在户外的电气装置;
E.临时用电的电气设备;
5电子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使用超过(C)应进行全面检测。
A.3年
B.5年
C.6年
D.10年
6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是指两个容器由长度(C)的间隙连通。
A.10mm
B.15mm
C.25mm
D.50mm
7对于Ⅲ类爆炸性粉尘、纤维或飞絮,进一步划分为ⅢA、ⅢB、ⅢC三类,其中ⅢC是指(D)。
A.电阻系数大于Ω﹒m的可燃性粉尘
B.正常规格大于um的固体颗粒包括纤维
C.电阻系数等于或小于Ω﹒m的可燃性非导电粉尘
D.电阻系数等于或小于Ω﹒m的可燃性导电粉尘
8Ⅱ类爆炸性气体、蒸气和Ⅲ类爆炸性粉尘、纤维或飞絮按引燃温度(自燃点)分为6组:TI、T2、T3、T4、T5、T6。T1组的引燃温度大于(C)。
A.℃
B.℃
C.℃
D.℃
9根据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场所分区,油罐顶上呼吸阀附近和油罐外3m内分别属于(B)。
A.O区、1区
B.1区、2区
C.O区、2区
D.1区、非危险区
10IEC和我国有关标准将通风分为高、中、三个等级。其中中级通风(VM)是指(B)。
A.能够在释放源处瞬间降低其浓度,使其低于爆炸下限(LEL)
B.能够控制浓度,使得区域界限外部的浓度稳定地低于爆炸下限
C.能够控制浓度,使得区域界限以内的浓度稳定地低于爆炸下限
D.在释放源释放过程中,不能控制其浓度
1在低压电力系统中,造成的雷害事故最多的是(D)。
A.直击雷
B.球雷
C.电磁感应雷
D.闪电电涌侵入
2静电泄漏电流很小,规程要求防静电接地电阻不应大于(D)。
A.1MΩ
B.0Ω
C.Ω
D.Ω
3下列锅炉中属于特种设备的是(ACE)。
A.容积32L的承压蒸汽锅炉
B.容积29L的承压蒸汽锅炉
C.出口水压0.2MPa(表压),且额定功率0.5MW的承压热水锅炉
D.出口水压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0.05MW的承压热水锅炉
E.有机热载体锅炉
4下列压力容器中属于特种设备的是(ADE)。
A.最高工作压力0.2MPa(表压),且容积为20L的气体的移动式容器
B.最高工作压力0.3MPa(表压),且容积为5L的气体的固定式容器
C.公称工作压力0.2Mp(表压),且容积为4L的液化气体气瓶
D.公称工作压力0.2Mp(表压),且容积为5L的标准沸点50℃液体气瓶
E.氧舱
5下列压力管道中属于特种设备的是(CD)。
A.最高工作压力0.2MPa(表压)有毒介质且公称直径22mm的管道
B.最高工作压力0.2MPa(表压)液化气体且公称直径23mm的管道
C.最高工作压力0.2MPa(表压)蒸汽介质且公称直径26mm的管道
D.最高工作压力0.2MPa(表压)气体介质且公称直径27mm的管道
E.最高工作压力0.2MPa(表压)可燃介质且公称直径20mm的管道
6压力容器的设计温度是指(D)。
A.钢材的允许使用温度
B.容器内部工作介质在正常操作过程中的温度
C.容器受压元件沿截面厚度的平均温度
D.壳壁或元件金属可能达到的最高或最低温度
7压力容器的壳壁或元件金属的温度低于-10℃,此时,压力容器的设计温度按(D)选取。
A.介质温度
B.金属温度
C.最低温度
D.最高温度
8以制造难度、结构特点、设备能力、工艺水平、人员条件等为基础,将压力容器划分为A、B、C、D共4个许可级别。下列属于制造许可A级的压力容器有(CD)。
A.第一类压力容器
B.第二类低、中压容器
C.第三类低、中压容器
D.超高压容器、高压容器
E.特种气瓶
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将压力容器的介质分为两组。第一组介质包括(BCDE)。
A.中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B.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C.极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D.易爆介质
E.液化气体
10起重机安全正常工作必须具备的条件有(ABCD)。
A.金属结构和机械零部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性和抗屈曲能力
B.整机必须具有必要的抗倾覆稳定性
C.具有满足作业性能要求的功率
D.制动装置提供必需的制动力矩
E.具有危险电压报警器和防碰装置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