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春节期间不燃放烟花爆竹倡议书
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年我县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5%,排名全市各县(城区)第二。蓝天白云来之不易,凝聚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和汗水,须倍加珍惜。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一年一度的农历春节即将来临,在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虽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但现在的烟花爆竹,为了追求声光效果,使用了大量的易燃易爆的金属和非金属化工原料。燃放时,会释放出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并产生镁、铝、钠、钾、锌以及磷、硫、硒、砷等各种金属、非金属化合物,形成大范围的化合物污染、光污染、噪声污染等。在雾霾天气多发的季节里,这些有害、有毒气体与金属、非金属化合物构成的混合烟尘,会严重地污染空气,让人更加不堪忍受。当这些气体和烟尘弥漫于空气中,会严重危害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对人们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有严重的损害,对眼睛也有强烈的刺激,甚至会对一些疾病的发生或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成为名副其实的杀人不见血的刀。为了让广大群众朋友们过一个平安祥和、绿色环保、健康文明的春节,我们倡议:
一、遵纪守法,从自身做起。全体人民群众及各行各业应自觉遵守《南宁市烟花爆竹经营燃放管理规定》和《隆安县年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禁燃限放管控工作方案》相关规定及要求,争做文明新风的传播者、绿色环保的实践者。
二、倡导新风,从现在做起。春节期间尽量不燃放烟花爆竹,选择联欢、贴春联、电子爆竹、音乐彩灯等绿色、节俭、喜庆的方式欢度春节。
三、宣传劝导,从身边做起。主动劝阻周围不文明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积极宣传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共同维护我们的居住环境。
享受健康的环境是每一位人民群众的权利,保护环境是每一位人民群众的义务,希望群众朋友们从不燃放烟花爆竹这件身边小事做起,让隆安的天空更加蓝,空气更加清新!
隆安县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宣
年1月
燃放烟花爆竹五大危害
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一项传统习俗,无论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开业庆典还是乔迁之喜,人们都喜欢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心中的喜悦之情。但在声声烟花爆竹震耳欲聋的巨响背后,它所带来的危害,您知道吗?
一、空气污染
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气体,这些有毒有害气体是无形的“杀手”。当硝烟弥漫时,这些气体对我们人体各部位都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对眼睛也有刺激作用。大量燃放时,如果适逢无风或低气压的天气,有害气体一时无法飘散,就会强烈地刺激人的呼吸道,使人咳嗽,引起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二、噪音污染
除夕之夜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爆炸声连绵不断,吵得人年三十之夜往往难以入眠。燃放鞭炮地区的噪声高达分贝,远远超过人的听觉耐受限度。在夜间人们所能接受的噪音不得超过45分贝,也就相当于蛙鸣声。而高强度的噪音对患有脑血管、心脏病等疾病的病人来说,危害十分严重。我国几乎每年都有因放鞭炮,造成听力受到严重损伤、爆炸性耳聋、听觉迟钝的事例。它不仅会损害我们的听力,还会损害人的心血管系统。
三、引起火灾
在相对密集的地方燃放烟花爆竹,极易引发火灾,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例如,劣质烟花爆竹可能会致人受伤,飞溅得到处都是的残留物容易引起火灾等安全事故。
四、引发伤亡
燃放烟花爆竹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医院的诊疗报告,每年春节期间都是烟花爆竹致伤的高发期,大多都是炸伤脸部、眼睛,炸断手指等,甚至死亡。
五、浪费资源
把宝贵的资源纸张、化工原料都燃放掉,使大街小巷遍地狼藉,放完走人,使人养成无责任心的不良习气。同时,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大量垃圾,给环卫工人带来了严重的清理负担。
让我们一起和烟花爆竹说“拜拜”!
冬季取暖谨防一氧化碳中毒
事件回顾一:1月19日钦州市发生一起一家6口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造成4人死亡,送医的2人暂时脱离生命危险,但仍处于昏迷状态。据了解,这家人的热水器安装在室内,没有安装烟管,事发当晚家中门窗关闭。更让人惋惜的是,事发现场有利用姜片、艾灸、风油精等自行治疗的痕迹,说明他们发现身体不适,却没有及时向求救而是试图自行治疗,可能耽误了最佳救援时机。
事件回顾二:1月10日晚,河池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古感村龙着屯发生一起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两名儿童在家中不幸死亡。据悉,两人是亲姐弟,姐姐8岁,弟弟5岁。据了解,悲剧的发生与两名儿童洗澡时煤气泄漏有关。
事件回顾三:1月17日15时55分,四川省雅安市公安局雨城区分局接指挥中心指令:雨城区青衣江路中段32号大院内有人煤气中毒身亡。民警立即赶往现场,发现两男一女疑似在家中煤气中毒,已无意识。医院医护人员现场对三人进行抢救后宣告死亡。
一个个鲜明的例子摆在我们面前,提醒着市民冬季取暖要谨防一氧化碳中毒。该怎样避免在生活中发生此类事件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相关知识。
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气体比重0.。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2.5%时,有爆炸的危险。在日常生活中,每日吸烟一包,可使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升至5%~6%。在吸烟环境中生活8小时,相当于吸5支香烟。煤炉产生的气体中一氧化碳含量可高达6%~30%。室内门窗紧闭,火炉无烟囱,或烟囱堵塞、漏气、倒风以及在通风不良的浴室内使用燃气加热器淋浴都可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失火现场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可高达10%,也可发生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主要为缺氧,其严重程度与血液碳氧血红蛋白的饱和度呈比例关系。轻者有头痛、无力、眩晕、劳动时呼吸困难,血液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达10%~20%。症状加重,患者口唇呈樱桃红色,可有恶心、呕吐、意识模糊、虚脱或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达30%~40%。重者呈深昏迷,伴有高热、四肢肌张力增强和阵发性或强直性痉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大于50%。患者多有脑水肿、肺水肿、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和呼吸抑制,可造成死亡。某些患者的胸部和四肢皮肤可出现水疱和红肿,主要是由于自主神经营养障碍所致。部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于昏迷苏醒后,经2~30天的假愈期,会再度昏迷,并出现痴呆木僵型精神病、震颤麻痹综合征、感觉运动障碍或周围神经病等精神神经后发症,又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长期接触低浓度一氧化碳,可有头痛、眩晕、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心悸等症状。
其中,轻型多为中毒时间短,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为10%~20%。表现为中毒的早期症状,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出现短暂的昏厥,一般神志尚清醒,吸入新鲜空气,脱离中毒环境后,症状迅速消失,一般不留后遗症。
中型多为中毒时间稍长,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30%~40%,在轻型症状的基础上,可出现虚脱或昏迷。皮肤和黏膜呈现煤气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如抢救及时,可迅速清醒,数天内完全恢复,一般无后遗症状。
重型多为发现时间过晚,吸入煤气过多,或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常在50%以上,病人呈现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会很快死亡。一般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严重,常留有痴呆、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肢体瘫痪等后遗症等症状。
如何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治疗
一般处理:呼吸新鲜空气;保温;吸氧;呼吸微弱或停止呼吸的患者,必须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必要时,可用冬眠疗法;病情严重者,可先放血后,再输血。
救治措施:迅速将病人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卧床休息,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一、应广泛宣传室内用煤火时应有安全设置(如烟囱、小通气窗、风斗等),说明煤气中毒可能发生的症状和急救常识,尤其强调煤气对小婴儿的危害和严重性。煤炉烟囱安装要合理,没有烟囱的煤炉,夜间要放在室外。
二、不使用淘汰热水器,如直排式热水器和烟道式热水器,这两种热水器都是国家明文规定禁止生产和销售的;不使用超期服役热水器;安装热水器最好请专业人士安装,不得自行安装、拆除、改装燃具。冬天冲凉时浴室门窗不要紧闭,冲凉时间不要过长。
三、开车时,不要让发动机长时间空转;车在停驶时,不要过久地开放空调机;即使是在行驶中,也应经常打开车窗,让车内外空气产生对流。感觉不适即停车休息;驾驶或乘坐空调车如感到头晕、发沉、四肢无力时,应及时开窗呼吸新鲜空气。
四、在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地方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一氧化碳报警器是专门用来检测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的装置,能在一氧化碳浓度超标的时候及时地报警,有的还可以强行打开窗户或排气扇,使人们远离一氧化碳的侵害。(来源:百科名医网)
氮芥酒精价格是不是很高点滴型白癜风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