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xianmeng.net.cn/fengshang/xinchao/866.html6月3日,刘如谦等在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杂志发表封面论文,通过双AAV载体递送单碱基编辑器,成功恢复Tmc1基因隐性突变导致的完全耳聋小鼠的听力。这是人类首次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解决隐性遗传突变导致的遗传疾病。遗传因素占全部耳聋病例的将近一半,但遗传性耳聋的治疗选择非常有限。每个人生下来都有特定数量的耳毛细胞,这些耳毛细胞一旦受损就会导致听力下降甚至丧失,有很多基因的突变会产生有害蛋白从而损伤耳毛细胞。两年前,刘如谦团队在Nature发表论文,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突变Tmc1基因,保留正常Tmc1基因,成功修复了小鼠模型的显性突变并缓解了听力丧失。对于上述显性遗传疾病,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敲除突变基因就可以解决问题。然而,对于隐性遗传疾病,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的方式就行不通了,必须要修复1个或2个突变基因拷贝才行。不幸的是,遗传性耳聋中超过80%是隐性遗传突变,强大的CRISPR/Cas9技术束手无策。动物以及人类,听到声音是依靠内耳的毛细胞,毛细胞在声波的压力下弯曲并向大脑发送电脉冲。Tmc1基因的隐性突变导致这些毛细胞迅速退化,很快完全耳聋,彻底丧失听力。在此之前,哈佛医学院耳鼻喉科和神经学教授JeffreyHolt通过AAV基因疗法将正确版本的Tmc1基因递送到Tmc1基因隐性突变的小鼠模型,并让小鼠恢复听力。但是,通过递送正确版本的外源基因方式的基因治疗,持续时间有限,并没有真正修复隐性基因突变。因此需要更高级的技术,例如基因编辑,直接修复突变基因,一次治疗,终生有效。刘如谦实验室利用自己开发的单碱基编辑器(BaseEditor),在体外细胞实验中能够找到隐性突变位点并成功修复。细胞实验效果显著,然而,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却遇到了大麻烦,单碱基编辑器太大了,根本无法被基因治疗递送载体AAV病毒所容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团队将单碱基编辑器分为两部分,分别用AAV病毒递送,进入体内后,这两种病毒共同感染同一细胞,这两个单碱基编辑器部分将重新结合并前往寻找其要修复的靶点。检测结果表明,几乎没有可检测到的脱靶,经过编辑的小鼠具有保存完好的毛细胞形态和信号转导。这些原本完全丧失听力的小鼠能够对响亮甚至中等程度的声音作出反应,表明它们至少恢复了部分听力。该研究的通讯作者刘如谦表示,这项研究表明AAV递送基因编辑的有效性,刘如谦团队目前已经在使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进行早衰症、镰状细胞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面对生命,惟有责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gaella.net/elby/662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