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争功》是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播出的群口相声,从艺术构思、结构安排、包袱设计与文学品位来看,这是群口相声中的一篇佳作。从养生的角度来说,面部五官也与内脏的健康有关,面部五官也反映出人体五脏的健康状态。
《黄帝内经》:肺开窍于鼻、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唇。意思就是说,人的面部五官的变化可以反映人体内五脏的健康情况。
肺开窍于鼻。肺气失和首先就会表现在鼻孔里边,肺热则鼻孔出气粗、热;肺寒则鼻孔冒凉气。“肺和则鼻能知臭香”,意思就是如果肺气很好的话,鼻子才可以闻到五味;五味分别为臊、焦、香、腥、腐。肺气不通于鼻,便不能辩香臭。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与自然是密不可分,而五脏对应五色,肺脏对应白色。所以它也是对应着非常浅的颜色和食物,像百合、银耳、荸荠、莲子、萝卜、甘蔗、梨、莲藕、柿子等食物,有清肺润肺的作用。
另外,经常按摩一下脚掌部的肺反射区也可起到养生保健的效果。肺反射区位置如图
肝开窍于目。我们眼睛是通过肝血的滋养,和肝气的疏泄维持健康。“肝和则目能辨五色”,是说肝气正常的话,人的眼睛才可以高清晰分辨清楚各种颜色。
《黄帝内经》认为肝脏对应绿色,绿色的食物养肝脏,如蔬菜中的油菜、韭菜、茼蒿、菠菜等。
另外,经常按摩一下右脚掌部的肝反射区也可起到养生保健的效果。肝反射区位置如图
肾开窍于耳。肾气不足则导致耳内的疾患如听力下降、耳聋、耳鸣等症状。“肾和则耳能闻五音”,是说肾气很好的话,人的耳朵就能清晰地听见五音。
《黄帝内经》认为肾脏对应黑色,黑色的食物养肾,民间素有“逢黑必补”的说法,认为黑色食物有防衰老、保健、益寿、防病、治病、乌发美容等独特功效,其实就是黑色入肾的体现。养肾,可多吃些黑色的食物,比如黑豆、黑芝麻、黑枣、黑米、黑木耳类黑五类食品等。
另外,经常按摩一下脚掌部的肾反射区也可起到养生保健的效果。肾反射区位置如图
心开窍于舌。舌头的颜色,形态,软硬度等都可反应出心脏的健康与否。“心和则舌能知五味”意思是心气和,舌头的分辨能力才会特别强,舌头才可以尝出五味。
《黄帝内经》认为心脏对应红色,所以常食红色的食物养心,像西红柿,枸杞,大枣等。
另外,经常按摩一下脚底部的心反射区也可起到养生保健的效果。心反射区位置如图
脾开窍于口唇。脾主运化,脾功能正常,营养充盈,气血充足,人的口唇就有红润有光泽。“脾和则口能知五谷”。是说如果脾很好的话。人的口唇才能感受到五谷的味道,有食欲。
《黄帝内经》认为脾脏对应黄色,小米、苦荞健脾胃。小米是最养脾胃的粥,也是最便宜的,最佳的补品。天然的维生素都在五谷杂粮里,所以调理脾胃的根本原则还是饮食节制均衡。
另外,经常按摩一下脚底部的脾反射区也可起到养生保健的效果。脾反射区位置如图
锻炼五脏的运动
形意拳劈、崩、钻、炮、横五拳,象征着金、木、水、火、土五行,关系着肺、肝、肾、心、脾五脏之按摩活动,坚持习练有益于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