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耳聋,体内“阳气”都飘到了天上!一张奇方,牢牢锁住阳气,不可能再响!刚从医时,曾师从一位治疗耳鸣的内科教授,他说:耳鸣就是体内阳气“飘”到了天上,抓不住它,耳鸣耳聋不可能好!我从刚开始质疑到理解到屡用屡爽,帮助近个耳鸣患者后,我才明白:治不好耳鸣耳聋,不是耳朵的问题!
门诊病案
曾遇到一位耳鸣患者,于女士30岁,耳鸣一年半,自述耳边经常出现鸣叫之声,如蝉鸣。吃过西药、中成药,但效果甚微。无奈之下,决定寻求中医,来到了我这里。
辩证:
仔细询问她的情况:竟然还有牙齿松动、腰膝酸软、头晕、睡眠质量下降、心烦、乏力、手足心发热等诸多小毛病。但耳鸣是最严重最痛苦的!每日临近中午,就响上了,一直响到晚上,期间忽高忽低,却很少能歇停片刻。我再看于女士舌脉:舌红少苔,脉象细弱而略数。
开方
想起恩师传授的那张方子,于是我就给她开了:
熟地黄、生地黄、山萸肉、泽泻、白芍、盐杜仲、菖蒲、磁石、太子参。
结果,患者服用11剂,耳鸣就得到改善;失眠、头晕、乏力、腰膝酸软、手足心发热等现象也基本消失不见。二诊,效不更方,再半月最终诸症平息,耳鸣消失;为巩固疗疗效,让患者继续服用1礼拜善后。随访,未见复发。
方中道理
熟地黄、生地黄、山萸肉、泽泻:用于填补肾精肾阴,泻火祛浊;白芍:平肝柔肝,可以熄风清热,增进收敛虚阳之功,改善肝风所致的眩晕。盐杜仲滋补肝肾,改善腰膝酸软、乏力的状态;菖蒲:醒神助眠;更可以辅助治耳鸣。磁石:重镇潜阳,像沙袋一样,把上浮的阳气“压”下来;太子参:气阴双补,改善阴虚口渴,全身乏力的状态。
阳气飘,耳鸣起
肾藏真阴、真阳。阴阳平衡,耳朵才平衡。肾精亏虚,肾阴亏虚,就会导致阴阳失衡。阴弱了就收敛不住阳,虚阳浮越上耳,肾开窍于耳,耳鸣就开始了。所以说耳鸣,是阳气在飘。
肾精亏虚、肾阴不足。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精亏虚,不养齿根,于是牙齿松动。
肾主腰膝。肾精亏虚,所以腰膝酸软、乏力。
肾阴不足,则肝阴受损,肝风内动,于是头晕迷糊。虚热扰及心神,所以睡眠不好。
心肾之阴不足,心经和肾经贯通手心、脚心,致使手脚心发热。这也说明是虚阳在“飘”。
舌红少苔,脉细略数。明显的肾精亏虚、肾阴不足。
通过补精滋阴把飘上去的阳气收敛下来,耳朵自然轻巧了!再把肾阳牢牢锁住,耳朵自然安安稳稳。
从医已经几十年,一直牢记恩师的教诲:行医仁为本,做人德为先!恩师以治疗耳鸣耳聋为一生之骄,从医之傲,我愿承师之本,帮助更多耳鸣耳聋的患者早日逃离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