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两天时间偷偷把这篇文章写完了,中间好几次心酸写不下去,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回忆起苦难的过去。
大家好,我是彪哥,今年33岁,来自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是一位残疾人大学生。今天发起这个爱心募捐活动,为自己募集治疗耳朵费用的同时,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人生故事。文笔没鲁迅和莫言那么好,请大家多多包涵。
--------------------------------------------
我的耳朵在四五岁就聋了,那年一场感冒后,医生给我打庆大霉素还是罗红霉素的屁股针,打过量致聋的。八十年代的医学知识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也没有医疗事故的说法,没有所谓的赔偿。父母看着幼小无辜的我成为小白鼠,成为牺牲品,十分的伤心,因为他们发现吃饭的时候喊我回家,我再也听不到父母的呼喊。我依然记得那个晚上母亲抱着我的头痛哭,没意识到未来有多少困难在等着我,失去听力意味着什么。
经过几次治疗康复的尝试,我的听力回来了一些。父母给我配了个盒式助听器,让我跟着正常孩子一起上学。他们这么做是非常正确的,避免了我陷入“十聋九哑”那种情况。每天我跟着同学们一起朗读,唱歌,听着广播操,这样我才能像正常人一样说话。每天晚上我都要预习,母亲监督帮助着我,慢慢地培养我的自学能力,就是这种自学能力在我往后的学习生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的耳朵听力时好时坏,戴着助听器也跟不上老师说的话,经常听不清楚,老师也不可能为了我一个人,再重复说一遍。随着年级课程越来越高级,我就要花更多的时间在家复习,独自琢磨领悟课本上的知识点。
至今我偶尔还会回忆起中小学时代的一些情景。那时候老师照顾我方便听课,让我固定坐在讲台前单人一个小课桌,周围四个组是轮流换座位的。这样我总觉得孤独,我不想自己显得那么特殊,于是老师让我跟普通同学一样。汉字听写的时候,同桌就写拼音,让我写汉字;英语听写的时候,同桌就写中文或者音标,让我写英语单词;老师口头布置什么作业,同桌就同步勾给我看。真心感谢这些“中学好同桌”“小学好同桌”们,牺牲自己的一点时间和成绩,帮我度过一次次“难关”。
中小学时代的我,是一个比较腼腆容易脸红的人。我也有过考60分的时候,拿着那张卷子,看着一个一个红叉叉,心里很难受。父母让我好好想想为什么考这么差,但不会打骂我,所以我就更加的努力,做一个争气的孩子。我自幼体弱多病,但是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我的体育成绩是逐步提高的,初三那年刚开始练习引体向上我拉一个都拉不起,到了体育中考的时候我已经能轻松拉满分15个。音乐课我没有一次得过80分以上,唱歌总是唱得不好,深以为憾。
正因为有着好学争气的精神,比正常人多几倍的努力,加上一点天分和悟性(善于动脑筋思考),我才能从小学到中学保持着良好的成绩。我的耳朵多次被老师提起,“为什么许栋彪的耳朵听不到,他却能这么努力的学习,成绩比你们好?”,这句话引起大家心里的震撼,激励着同学们奋发向上。那时候开始有同学问我秘诀。我告诉他三个字,做笔记--不仅课本上画出重点和知识点,每门课都有一个笔记本,记着老师课堂上讲的东西,每一张试卷都保存着,经常的温习看自己错在哪里,一些重要的题目即使做对了,也要复习强化记忆。到了考试前那几天,我会把知识点浓缩成两三张纸,进行总结归纳。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已经掌握了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非常有效。
后来我考上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依然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有人抱怨学英语难,听力部分我还要吃亏,最后我硬是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以良好的成绩成为班里专升本少数几个人之一。在大学里我没有时间去谈恋爱,我要比正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且没有选择,只能逼着自己不断地往前走,冲过去。当我本科毕业的时候,因为我没有挂科记录(多退少补),收到了学校退回来的两千块钱。那天,我高兴地拖着行李,捧着学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回家,也顺利地进入一家本地IT公司工作,父母拥抱着我很开心,因为他们终于卸下一副重担。
我参加工作的时候是年,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工资不高,有时候要加班,有时候接点英语翻译的私活。我花了六年的时间才还清家里的债务,包括自己的助学贷款。毕业后还能啃老的同学们是幸福的,我都没机会啃,因为我又花了三年时间,把工作积蓄用于把家里的老古董,三十年的黑白电视,十年的冰箱和洗衣机,五六年的电脑(笨重的CRT显示器),坏了的空调,开着感觉要爆炸的微波炉,全都换掉。我让父母都用上了智能手机,怎么发短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