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扇耳光

鐧界櫆椋庢不鎰堣姳澶氬皯閽? http://pf.39.net/bdfyy/qsnbdf/200110/7745188.html

无论身处世界何处,我们用华语美文守候你

扇耳光

文/林肃(奥地利)

扇耳光或者打耳光,根据巴掌的落点与轻重不同,有多种叫法。小时候,如犯严重过错,大人会抡起一巴掌,打在后脑勺上,这叫打“后枕光”。一看大人发怒要动手了,说时迟那时快,马上会下意识地用双手护着后脑勺,抵挡着那凶猛的一下,即使这样的抵挡还是会一个踉跄,说明手掌下来的力量该有多大!大人一般不会扇自己小孩的耳朵,因为耳膜很薄,万一耳膜破了,就会变成聋瘪,对大人是不合算的,总不能把一个好端端的孩子教育成残废了吧(据说爱迪生就是从小被扇耳光导致耳聋的)。当然,“后枕光”也是不能随便打的,当父亲的巴掌下来时,母亲会大声高喊:“灰(不)打头哪,人会打呆的!打他的臀,臀打烂了没关系。”我大弟弟小时候读书不太灵光,大约就是为我挡了很多的“后枕光”。打耳光,一般都是在电影电视里看到,常常是日本军官怒骂着“八嘎!”然后重重的一记巴掌,落在办事不力的汉奸或下级的耳朵上,这时一般都给一个特写镜头,非常程式化。如果是对付八路,小鬼子则更喜欢用拳头,一拳头就击在颧骨上,好像比试谁的骨头更硬。当然,这一拳头,是打不死人的,也产生不了什么效果,但是为了烘托剧情,每部剧里都这么拍,也是程式化。日本人把打耳光,叫做鬓挞(binta)。我感觉小鬼子喊的“八嘎”,应该是我们理解错了,他们扇耳光时喊的实际上应该是“鬓挞”,我对着镜子模仿了好几次,每次喊出来的都是“鬓挞!”据专家考证,日本人打耳光,是从中国引进的,因为日本对中国古代的一切都喜欢。但是,中国古代并没有耳光这个词。脸的一侧称鬓,比如:鬓发、鬓角;而打就叫挞,比如:鞭挞、鬓挞。因此,中国古代就把打耳光叫鬓挞。日语用的就是汉语的谐音:鬓挞。日本人连发音带动作一起模仿,模仿已经到家了,应该支付专利费吧。有人说,日文的片假名ビンタ,就是“鬓挞”。我不懂日语,不知对不对?而中国现在用的“打耳光”一词,则可能来自西方,英语里有叫做:boxonears,就是拳头打在耳朵上。但是英语还有slapsb.sface,即给某人脸上一巴掌。在电影电视上,我倒很少看到洋人用巴掌,西洋男人一般都是用拳头,一拳头就打到对方的脑门上,或者一个勾拳击中下巴,让对方扭扭歪歪地倒下,真是痛快过瘾,淋漓酣畅!而女人则一般是用五根手指头,扇到对方的脸颊上,那声音很是清脆。用中国人的说法,叫“吃五条面”。中国人还喜欢说,打是亲来骂是爱,耳光似乎还蕴涵着更深层次的意义。但是,据说泰国女人扇耳光很是凶猛,一个耳光不行,就再来一个,没有耳光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不知真假?旧式封建家庭惩罚下人,或者衙门里用刑,一般称“掌嘴”,即击打面颊。古小说里都是这么写的,比如《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就写到:知县道:“胡说。前日尸场上薛蟠自己认拿碗砸死的,你说你亲眼见的,怎么今日的供不对。掌嘴!”古时的那些“被“掌嘴”者,也往往会自打脸颊,同时还连连自语:“奴才该死!奴才该死!”这里的掌嘴,不是扇耳光,也不是打嘴巴,因为嘴巴还要留着说话吃饭。特别是奴才的嘴巴,千万不能打坏了。我们老家,两人对阵,一般强者很喜欢说这句话:“从耳朵孔里抵(进),再走鼻头孔里出,一个巴掌把你的鼻涕也一起拭了!”不但形容扇耳光形成的强大气流,让你的七窍生烟,鼻孔流涕,也宣示着强者的地位。而对于官场来说,扇耳光既伤人身,也伤人自尊,还很容易自伤,这是有实际事例的,应谨之慎之,千万不要逞一时之勇,图一时之快,留一世之憾。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在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gaella.net/elzl/6619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