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防工程师练习题201506

建筑防爆P

一、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及范围

(一)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

1.爆炸性气体环境

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第2.2.1条规定,爆炸性气体、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按其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分为3个区域等级。

(1)0级区域(简称0区)。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的场所。

(2)1级区域(简称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

(3)2级区域(简称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

2.爆炸性粉尘环境

(1)1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的场所。

(2)11区。有时会将积留下的粉尘扬起而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场所。

(二)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

1.爆炸性气体环境

(1)按释放源的级别划分

1)存在连续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0区。

2)存在第一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1区。

3)存在第二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2区。

(2)根据通风条件调整区域

根据通风条件调整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

1)当通风良好时,应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爆炸危险区域内的通风,其空气流量能使易燃物质很快稀释到爆炸下限值的25%以下时,可定为通风良好);当通风不良时应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2)局部机械通风在降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浓度方面比自然通风和一般机械通风更为有效时,可采用局部机械通风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3)在障碍物、凹坑和死角处,应局部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4)利用堤或墙等障碍物,限制比空气重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扩散,可缩小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

二、爆炸危险性厂房、库房的布置

(一)总平面布局

1.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库房宜独立设置,并宜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

2.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库房与周围建筑物、构筑物应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如甲类厂房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m。甲类库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与民用建筑25-4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小于25m。

3.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平面布置最好采用矩形,与主导风向垂直或夹角不小于45°,以有效利用穿堂风,将爆炸性气体吹散,在山区,宜布置在迎风山坡一面且通风良好的地方。

4.防爆厂房宜单独设置。如必须与非防爆厂房贴邻时,只能一面贴邻,并在两者之间用防火墙或防爆墙隔开。相邻两个厂房之间不应直接有门相通,以避免爆炸冲击波的影响。

(二)平面和空间布置

1.地下、半地下室

甲、乙类生产场所、库房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

2.中间仓库

(1)厂房内设置甲、乙类中间仓库时,其储量不宜超过一昼夜的需要量。

(2)中间仓库应靠外墙布置。

6.有爆炸危险的部位

(1)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部位,宜设置在单层厂房靠外墙的泄压设施或多层厂房顶层靠外墙的泄压设施附近。

(2)单层厂房中如某一部分为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要求甲、乙类生产部位靠外墙设置。

(3)多层厂房中某一部分或某一层为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时,将其设置在最上一层靠外墙的部位。

(4)在厂房中,危险性大的车间和危险性小的车间之间,应用坚固的防火墙隔开。

(5)生产、使用或储存相同爆炸物品的房间,应尽量集中在一个区域,这样便于对防火墙等防爆建筑结构的处理。

9.甲、乙、丙类液体仓库应设置防止液体流散的设施。防止液体流散的基本做法有两种:

一是在桶装仓库门洞处修筑漫坡,一般高为mm~mm;二是在仓库门口砌筑高度为mm~mm的门坎,再在门坎两边填沙土形成漫坡,便于装卸。

三、泄压设施

防爆钢筋混凝土墙:理想的防爆墙,构造厚度不应小于mm,多为mm、mm,甚至1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

防爆砖墙:只用于爆炸物质较少的厂房和仓库。

四、爆炸危险环境电气防爆

爆炸危险环境区域划分

爆炸性气体环境分为三个区,即0区、1区、2区;

将爆炸性粉尘环境分为两个区,即10区、11区;

将可燃性粉尘环境分为三个区,即20区、21区、22区。

电气防爆基本措施

1.宜将正常运行时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布置在爆炸危险性较小或没有爆炸危险的环境内。电气线路的设计、施工应根据爆炸危险环境物质特性,选择相应的敷设方式、导线材质、配线技术、连接方式和密封隔断措施等。

2.采用防爆的电气设备。在满足工艺生产及安全的前提下,应减少防爆电气设备的数量。如无特殊需要不宜采用携带式电气设备。

3.按有关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规定的一般情况不需要接地的部分,在爆炸危险区域内仍应接地,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

4.设置漏电火灾报警和紧急断电装置。在电气设备可能出现故障之前,采取相应补救措施或自动切断爆炸危险区域电源。

5.安全使用防爆电气设备。即正确地划分爆炸危险环境类别,正确地选型、安装防爆电气设备,正确地维护检修防爆电气设备。

6.散发较空气重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以及有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的乙类厂房,应采用不发火花的地面。采用绝缘材料作整体面层时,应采取防静电措施。散发可燃粉尘、纤维的厂房内表面应平整、光滑,并易于清扫。

习题

1、爆炸性气体、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按其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分为()个区域等级。

2、爆炸性粉尘环境应根据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分为()个区域等级。

3、根据可燃性粉尘/空气混合物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及粉尘层厚度,将可燃性粉尘环境分为()个区域等级。

4、0区,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

5、1区,在正常运行时()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

6、2区,在正常运行时()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

7、10区,()爆炸性粉尘的场所。

8、厂房内设置甲、乙类中间仓库时,其储量不宜超过()h的需要量。

9、防爆墙的通常做法有()种。

10、甲、乙、丙类液体仓库应设置防止液体流散的设施。防止液体流散的基本做法,如在仓库门口砌筑高度为()mm的门坎,再在门坎两边填沙土形成漫坡,便于装卸。

11、厂房泄压设施,宜优先采用()。

12、作为泄压设施的轻质屋面板和轻质墙体的单位质量不宜超过()kg/㎡。

13、防爆钢筋混凝土墙:理想的防爆墙,构造厚度不应小于()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

14、爆炸性混合物质可分为()类。

15、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按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分()级

16、Ⅱ类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按照最小点燃电流的大小分为()三级

17、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按引燃温度的高低分为()六组。

18、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级组根据粉尘特性(导电或非导电)和引燃温度高低分为()级,()组。

19、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分为()类别。

20、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分为()类别。









































北京普通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呢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正规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gaella.net/elzs/653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