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济培训从江苏昆山中荣金属制品厂爆炸

江苏昆山中荣金属制品厂今晨发生爆炸,经初步调查,事故原因系粉尘遇明火引发粉尘爆炸。什么样的粉尘会爆炸?粉尘爆炸要满足什么条件?如何预防?

粉尘爆炸,指粉尘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到热源(明火或温度),火焰瞬间传播于整个混合粉尘空间,化学反应速度极快,同时释放大量的热,形成很高的温度和很大的压力,系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功以及光和热的辐射,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一般比较容易发生爆炸事故的粉尘大致有铝粉、锌粉、硅铁粉、镁粉、铁粉、铝材加工研磨粉、各种塑料粉末、有机合成药品的中间体、小麦粉、糖、木屑、染料、胶木灰、奶粉、茶叶粉末、烟草粉末、煤尘、植物纤维尘等。这些物料的粉尘易发生爆炸燃烧的原因是都有较强的还原剂H、C、N、S等元素存在,当它们与过氧化物和易爆粉尘共存时,便发生分解,由氧化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或者气体量虽小,但释放出大量的燃烧热。例如,铝粉只要在二氧化碳气氛中就有爆炸的危险。

粉尘爆炸的难易与粉尘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环境条件有关。一般认为燃烧热越大的物质越容易爆炸,如煤尘、碳、硫黄等。氧化速度快的物质容易爆炸,如镁粉、铝粉、氧化亚铁、染料等。容易带电的粉尘也很容易引起爆炸,如合成树脂粉末、纤维类粉尘、淀粉等。这些导电不良的物质由于与机器或空气摩擦产生的静电积聚起来,当达到一定量时,就会放电产生电火花,构成爆炸的火源。

通常不易引起爆炸的粉尘有土、砂、氧化铁、研磨材料、水泥、石英粉尘以及类似于燃烧后的灰尘等。这类物质的粉尘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所以不易燃烧。但是如果这类粉尘产生在油雾以及CO、CH4、煤气之类可燃气体中,也容易发生爆炸。

粉尘的爆炸可视为由以下三步发展形成的:第一步是悬浮的粉尘在热源作用下迅速地干馏或气化而产生出可燃气体;第二步是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而燃烧;第三步是粉尘燃烧放出的热量,以热传导和火焰辐射的方式传给附近悬浮的或被吹扬起来的粉尘,这些粉尘受热汽化后使燃烧循环地进行下去。随着每个循环的逐次进行,其反应速度逐渐加快,通过剧烈的燃烧,最后形成爆炸。这种爆炸反应以及爆炸火焰速度、爆炸波速度、爆炸压力等将持续加快和升高,并呈跳跃式的发展。

爆炸特点

(1)多次爆炸是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

第一次爆炸气浪,会把沉积在设备或地面上的粉尘吹扬起来,在爆炸后短时间内爆炸中心区会形成负压,周围的新鲜空气便由外向内填补进来,与扬起的粉尘混合,从而引发二次爆炸。二次爆炸时,粉尘浓度会更高。

(2)粉尘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一般在几十毫焦耳以上。

(3)与可燃性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

主要危害

(1)具有极强的破坏性。粉尘爆炸涉及的范围很广,煤炭、化工、医药加工、木材加工、粮食和饲料加工等部门都时有发生。

(2)容易产生二次爆炸。第一次爆炸气浪把沉积在设备或地面上的粉尘吹扬起来,在爆炸后的短时间内爆炸中心区会形成负压,周围的新鲜空气便由外向内填补进来,形成所谓的“返回风”,与扬起的粉尘混合,在第一次爆炸的余火引燃下引起第二次爆炸。二次爆炸时,粉尘浓度一般比一次爆炸时高得多,故二次爆炸威力比第一次要大得多。例如,某硫磺粉厂,磨碎机内部发生爆炸,爆炸波沿气体管道从磨碎机扩散到旋风分离器,在旋风分离器发生了二次爆炸,爆炸波通过爆炸后在旋风分离器上产生的裂口传播到车间中,扬起了沉降在建筑物和工艺设备上的硫磺粉尘,又发生了爆炸。

(3)能产生有毒气体。一种是一氧化碳;另一种是爆炸物(如塑料)自身分解的毒性气体。毒气的产生往往造成爆炸过后的大量人畜中毒伤亡,必须充分重视。

如采用有效的通风和除尘措施,严禁吸烟及明火作业。在设备外壳设泄压活门或其他装置,采用爆炸遏制系统等。对有粉尘爆炸危险的厂房,必须严格按照防爆技术等级进行设计,并单独设置通风、排尘系统。要经常湿式打扫车间地面和设备,防止粉尘飞扬和聚集。保证系统要有很好的密闭性,必要时对密闭容器或管道中的可燃性粉尘充入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以减少氧气的含量,抑制粉尘的爆炸。

常用的防护措施或方案主要有四种:遏制、泄放、抑制、隔离。其中泄放分为正常情况下的压力泄放和无火焰泄放;隔离分为机械隔离和化学隔离。主要防护设备包括:防爆板(ExplosionPanel)、防爆门(ExplosionVent)、无焰泄放系统(FlamelessVenting)、隔离阀(ExplosionIsolationValve)以及抑爆系统(ExplosionSuppressionSystems)。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每一种防护措施单独使用,往往采用多种防护措施进行组合运用,以达到更可靠更经济的防护目的。

遏制

就是在设计、制造粉体处理设备的时候采用增加设备厚度的方法以增大设备的抗压强度,但是这种措施往往以高成本为代价,在金属材料价格日益昂贵的今天,采用这种措施显然是非常不经济的。

泄放

包括正常泄放和无焰泄放,是利用防爆板、防爆门、无焰泄放系统对所保护的设备在发生爆炸的时候采取的主动爆破,泄放爆炸压力的办法进行泄压,以达到保护粉体处理设备的安全。防爆板通常用来保护户外的粉体处理设备,如粉尘收集器、旋风收集器等,压力泄放的时候并随有火焰以及粉体的泄放,可能对人员和附近设备产生伤害和破坏;防爆门通常用来保护处理粉体的车间建筑,以达到整个车间避免产生粉体爆炸;对于处于室内的粉体处理设备,有时对泄放要求非常严格,不能产生火焰、物料泄放或者没有预留泄放空间的情况下,通常会采用无焰泄放系统,以达到保护人员以及周围设备的安全。

抑制

爆炸抑制系统是在爆燃现象发生的初期(初始爆炸)由传感器器及时检测到,通过发射器快速在系统设备中喷射抑爆剂,从而避免危及设备乃至装置的二次爆炸,通常情况下爆炸抑制系统与爆炸隔离系统一起组合使用。抑制就是利用了爆炸需要的三要素以及原理。根据这个原理,爆炸需要完整的三个要素,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产生爆炸。所以要抑制爆炸的发生,必须取消三要素中的一个要素。一种措施是往粉体处理设备内部注入惰性气体如N2、CO2等代替空气,从而降低氧化剂:氧气O2的含量,以达到抑制爆炸的目的;另一种措施是取消易燃易爆物料,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设备本身就是用来处理该物料的。所以以上两种措施都是不可能或者很难做到的,所以我们一般采用最简单的措施,就是取消其中的一个重要要素:火源,从而抑制爆炸的发生。这就要采用爆炸抑制系统,最简单的爆炸抑制系统是由四个单元组成:监视器、传感器、发射器和电源。

四个单元各自的功能分别为:监视器可以提供可视或者可听的警报,对整个系统的激活、密封故障、气压和电源故障进行监视,而且发射器的发射不是由监视器触发,而是由传感器直接触发,从而大大缩短了抑爆系统的反应时间。传感器由三个朝向不同方向的压力传感器组成,其中一个设定在低压状态,两个设定在高压状态,必须同时有其中两个压力传感器被激活时,整个系统才被触发,从而避免误操作的发生。发射器由抑爆剂筒、气体罐(充满低压氮气Psi-Psi)、电子控制器组成,而且抑爆剂(碳酸氢钠粉末)和压力气体分开储存,这样避免使用者在检查和维护的时候不处于受压系统的危险之中。电源给整个系统供电,可以由交流电输入转换成24V直流电,也可以直接使用电池,另外还有三个继电输出端,一个显示交流电的供应情况,一个显示系统是否有故障,一个显示系统是否在工作。这四个单元即可组成一个最简单的抑爆系统,但是有时要保护的范围很大,就需要增加发射筒,一个传感器最多可以连接十个发射筒。

粉体爆炸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这样的:在密闭的工业设备内部产生的许多粉末和灰尘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假如达到适当的浓度,万一产生了火花,就会由火花发展成小火球,如不抑制就会由小火球发展成大火球,并伴随有高温高压的产生,当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超出了设备的抗压强度,就会发生爆炸。在此过程中,升高的压力会产生冲击波,而且冲击波的传播速度远大于火焰传播的速度,利用这个原理,让抑爆系统的传感器及时探测到冲击波,在火焰还没有时间发展成爆燃的时候,发射器喷射出抑爆剂(碳酸氢钠),将火焰喷灭,从而避免小火球演变成大火球,甚至形成爆炸,从而破坏设备,甚至危害到人身安全。

抑爆系统通俗来说相当于一个自动灭火器,但是在这里要灭的不是熊熊烈火而是发生爆炸前期的小火球。当安装在粉体设备上的传感器探测到设备内部发生火花,使得燃料燃烧,形成小火球,即将要发展成大火球产生爆炸的瞬间,马上发出一个指令给发射筒,发射筒马上会向设备内部喷出灭火剂,把要引发爆炸的火花熄灭,从而抑制了爆炸的发生。

隔离

分为机械隔离和化学隔离两种,往往和抑爆系统一起应用。

隔离就是把有爆炸危险的设备与相连的设备隔离开,从而避免爆炸的传播,产生二次爆炸。一般在设备的物料入口安装化学隔离,在设备的物料出口安装机械隔离阀。化学隔离和抑爆系统中的发射筒相同,只是一般为45°安装;机械隔离阀类似于常见的闸阀。

在现代工业中,我们给粉体设备做防爆措施,不能只单独考虑某一个设备,要从整体出发,要作为一个防爆系统工程来设计,所以往往需要采取多种方案组合应用。如泄放和机械隔离方案、泄放和化学隔离方案、无焰泄放和机械隔离方案、无焰泄放和化学隔离方案、抑制和机械隔离方案等等,也可能需要所有方案的集合体。

综上所述,在工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伴随的粉体爆炸事故日益增加,非常普遍,并且给工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甚至远远超出了火灾带来的危害。根据国际标准如NFPA68、NAPA69、NFPA规范的指导,为了工业的安全生产,为了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又由于爆炸的不确定性,务必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在设计、制造、使用带危险性的粉体设备时,应当给工业粉体设备上保险: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进行防爆。

-年间美国仅工农业领域,就发生过72次比较严重的粉尘爆炸事故。

—年间,日本发生各类粉尘爆炸事故起,伤亡共人,其中以粉碎制粉工程和吸尘分离工程较突出,各为46起。

—年,联邦德国发生各类粉尘爆炸事故起,其中较严重的是木粉及木制品粉尘和粮食饲料爆炸事故,分别占32%和25%。

年,我国本溪煤矿曾发生世界上最大的煤尘爆炸,死亡人,重伤人。

年哈尔滨亚麻厂的亚麻尘爆炸事故,死亡58人,轻重伤人,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年8月2日江苏昆山工厂爆炸致至少65人死亡。爆炸系因粉尘遇到明火引发的安全事故。

铝粉甚至面粉也会爆炸?

自年以来,中国各地粉尘爆炸开始频频发生。在此次昆山爆炸之前的年8月,温州郭溪曾发生一起抛光爆炸事件;年年4月初,浙江一家摩托车厂的零件抛光车间发生了粉尘爆炸,4月底,该省另外一家木材厂,也发生粉尘爆炸;而在年河北秦皇岛市的一个淀粉车间的粉尘爆炸,最终造成了19人死亡。

在人类历史上,粉尘爆炸伴随着工业化的进展而越来越频繁。最先一波爆炸,都出现在较为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比如美国、英国、日本。据统计,年至年间美国仅工农业领域,就发生过72次比较严重的粉尘爆炸事故。而在英国和加拿大的化工和造纸等行业中,从上个世纪开始也发生过多起粉尘爆炸事故,仅英国就次,死伤人。

举例来看,年,日本横滨饲料厂的玉米粉尘爆炸,引起累积性连锁燃烧,使整个工厂遭到蔓延性的重大“天灾”;年美国芝加哥一台大型谷类提升机发生粉尘爆炸,其爆炸力将40座每座约装30万吨粮食的仓库从底座掀起,并移动了.4毫米,结果6死1伤,经济损失达万美元。

不为人知的可燃粉尘

不少人发出如此惊呼:“原来,铝粉,甚至面粉也会爆炸?”东北大学工业爆炸防护研究所专家指出,粉尘的严格定义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习惯上对粉尘有许多名称,如灰尘、尘埃、烟尘、矿尘、砂尘、粉末等,这些名词没有明显的界限。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粒径小于75μm的固体悬浮物定义为粉尘。

粉尘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呢?原来是由于悬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燃烧,而形成的高气压所造成的。专家指出,粉尘的表面积与同量的块状物质相比要大得多,故容易着火。如果它悬浮在空气中,并达到一定的浓度,便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一旦遇到火星,就可能引起燃烧。燃烧时,气压和气压上升率越高,其爆炸率也就越大。

而粉尘的燃烧率又是与粉尘粒子的大小、易燃性和燃烧时所释放出的热量以及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等因素有关。根据科学试验测定,粉尘爆炸的条件有三:一是烧料,干燥的微细粉尘、浮游粉尘的浓度每立方米达到煤粉30-40克、铝粉40克、铁粉克、木粉12.6-25克、小麦粉9.7克;二是氧气,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达到21%;三是热能,40毫焦尔的火源。

最常见的可燃粉尘有煤粉尘、玉米粉尘、土豆粉尘、铝粉尘、锌粉尘、镁粉尘、硫磺粉尘等。比如电子产品如果普遍使用铝材,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就属于典型的可燃粉尘。

专家指出,不为大家所知的是,如果糖的浓度达到每立方米10.3克,也是会产生爆炸的。在日常生活中,一场雷暴、甚至工人身上的皮带,以及化纤类的工作服摩擦产生的静电,都有可能变成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热能源。

粉尘爆炸悲剧能避免吗?

在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工人对于粉尘爆炸的危害,大多所知甚少。

事实上,面粉或饲料等粉尘爆炸的温度,相当于一张易燃纸的点火温度。一星点的火花,都可能引发粉尘爆炸。而粉尘爆炸的威力巨大——因为它很容易产生二次爆炸。第一次爆炸气浪,会把沉积在设备或地面上的粉尘吹扬起来,在爆炸后短时间内爆炸中心区会形成负压,周围的新鲜空气便由外向内填补进来,与扬起的粉尘混合,从而引发二次爆炸。二次爆炸时,粉尘浓度会更高。

年,我国本溪煤矿曾发生世界上最大的煤尘爆炸,死亡人,重伤人。但其实,粉尘爆炸的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目前,中国安监总局早就发布了相应的规章。其中,《GB-7粉尘防爆安全规程》最为广泛使用。按照该规程,工厂无论是在设计、施工时,都必须严格实施粉尘防爆标准。一个企业,如果能在生产装置本身、生产环境、消除静电、防二次爆炸等四个方面切实做好,应该就可以杜绝悲剧发生。

n

欢迎推荐收听方式如下:

1.在







































鐧界櫆椋庝笓绉戝尰闄㈢數璇?
涓硅姫鍋忕槴鑳跺泭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gaella.net/jbys/656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