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要场所中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或粉尘,就将整个场所作为危险区域,安装防爆性能最高的防爆电气产品,虽然能有效保证安全,但是极大地增加了使用成本,因此,通常情况下,为了使采取的预防措施,做到经济、合理、可靠,爆炸性危险环境通常按按出现爆炸性物质的频率和泄漏量进行划分(即区域),以便选择不同设备保护级别(EPL)的设备。
由于煤矿井下通风条件差,使用环境恶劣,无法有效地控制爆炸性物质的扩散,相关标准不对煤矿井下进行区域划分,需要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合理选用防爆电气设备。在地面各类爆炸危险场所,由于通风条件、使用环境容易控制或者改善,并且可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降低现场风险,为了降低设备的使用成本,可以根据现场爆炸危险性对其进行危险区域划分。
目前我国使用的爆炸危险场所分类主要有GB.14(IEC-10)《爆炸性环境第14部分:场所分类爆炸性气体环境》、GB.3(IEC-10)《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第3部分:存在或可能存在可燃性粉尘的场所分类》、GB《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由于历史原因或习惯,目前国内设计单位在进行区域划分时较多地沿用GB的最新版本,根据不同的爆炸危险物质出现情况及通风情况,划分出特定距离的爆炸危险区域即可,但依据这些标准划分出的爆炸危险区域面积往往比较大,使得工程造价上升。而GB.14根据爆炸危险现场爆炸物质的泄露量、出现频率、通风量等多种因素精确计算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由于需要了解的信息量大,且很多信息不容易获得,导致计算工作量大,但是这种方法能更加准确地划定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有效控制区域面积,并且可以通过采取额外的措施减小区域范围,当需要严格控制爆炸危险区域范围或其它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建议采用这一标准精确计算爆炸危险区域。在国际上,IEC系列标准与我国标准要求相同,而NFPA70中的NEC规定与国际通行规定有较大差距,详细如表1-5所示。
表1-5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对比
气体环境
GB、IEC、EN、NEC
NEC
可燃气体等在正常条件下连续出现或经常存在
0区(zone0)
ClassⅠDivision1
可燃气体等在正常条件下可能存在
1区(zone1)
可燃气体等在正常条件下不可能存在
2区(zone2)
ClassⅠDivision2
粉尘环境
GB、GB、IEC、EN、NEC
NEC
可燃粉尘等的爆炸性浓度在正常条件下连续出现或经常存在
20区(zone20)
ClassⅡDivision1
可燃粉尘等的爆炸性浓度在正常条件下可能存在
21区(zone21)
可燃粉尘等的爆炸性浓度在正常条件下不可能存在
22区(zone22)
ClassⅡDivision2
处理、生产或使用可燃性纤维或材料产生可燃性飞絮
/
ClassⅢDivision1
存储或处理可燃性纤维
/
ClassⅢDivision2
鍖椾含鍝噷娌荤枟鐧界櫆椋庝笉鐢ㄥ紑鍙堜究瀹?鍖椾含涓蹇芥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