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位曾经患有听障的小朋友在医生和家长的陪伴下,走进星海音乐厅,来欣赏他们人生中的第一场音乐会。这几位孩子是“寻声者”项目帮扶的听障儿童,他们已经顺利植入了人工耳蜗,经过康复训练,现在可以重新通过音乐认识这个世界。
孩子们现场欣赏广东客家汉乐
记者了解到,这也是星海音乐厅音乐陪伴计划的活动之一,让听障儿童近距离感受音乐的魅力。在音乐会开始前,星海音乐厅导览员为孩子们介绍了音乐厅的建筑结构、发展历史、观演礼仪等。随后,孩子们跟随工作人员参观了音乐厅的交响乐演奏大厅和室内乐演奏厅。
导览员为孩子们介绍音乐厅的建筑结构等当天晚上8时,乐动岭南系列:汉乐悠扬——客家汉乐名家名曲音乐会开场了,这是星海音乐厅今年重磅推出的“乐动岭南”系列。据了解,广东客家汉乐是流传在客家地区的一种古老音乐,经过千百年的流传,逐渐形成了古朴典雅、柔美含蓄的独特风格。音乐会现场,有“客家山歌皇后”美称的国家一级演员徐秋菊演唱《长潭水水流长》《八月十五月光光》《喜事好运滚滚来》三首客家山歌,还有广东客家筝派传人饶蜀行带来的筝独奏《崖山哀》《出水莲》,以及深圳客家乐团带来的汉乐合奏等。
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平时叽叽喳喳的他们,正安安静静地聆听,感受岭南音乐的独特魅力。每首乐曲演唱结束,孩子们还会情不自禁地鼓掌。
“我第一次来听音乐会,很好奇,也特别兴奋。”“寻声者”项目早期的第一个受助者小齐(化名)表示。小齐今年16岁,是一名高中生。他出生时,并不是听不到任何声音,在3、4岁的时候被诊断为重度听力障碍,到了小学二年级听力退化严重。年6月,小齐在医院耳科主任张宏征与朋友的资助下,顺利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重新听到世界的声音。
在活动举办的音乐空间,小齐见到一台钢琴,情不自禁地弹奏了车尔尼的一段练习曲。“我喜欢钢琴,钢琴曲听着很柔和。”小齐告诉记者。他从初二开始接触钢琴,现在每周坚持练习一段曲子,作为学习解压的方式。
音乐会有助于孩子们后期康复
据了解,我国每个新生儿就有1个是听障儿童,仅广东省每年新增听障儿童就超过人,其中超过一半是重度耳聋。随着我国的听力筛查日益普及,加上医保和各类慈善基金对听障孩子的倾斜资助。越来越多的听障家庭,可以通过人工耳蜗植入这一设备昂贵的手术方式来解决听障问题。不过人工耳蜗植入费用高达十几万元,会让一部分家庭困难的听障者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
去年12月,医院联合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共同发起“寻声者”公益救助项目。项目发起人、医院耳科主任张宏征也陪着孩子们来到音乐厅,他介绍,项目启动以来筹集到了资金约60万元,至今帮助了11名听障儿童成功植入人工耳蜗。“对于听障孩子来说,听音乐会是不敢想象的事。如今,他们可以坐在音乐厅里现场感受,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对后续康复也有好处。”张宏征表示。
“看到孩子们来参加音乐会,我发自内心地为他们高兴。”爱心人士、“寻声者”项目成员楚伟旗表示。他和张宏征是高中同学,在一次聚会中了解到有一位听障小朋友的成绩很好,但因为人工耳蜗植入费用高,家里只能拿出部分资金,如果再不手术就要耽误孩子的学习了。为了帮助孩子们,楚伟旗先后拿出了自己的4万多元积蓄。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会负责该项目的副秘书长兼项目主任梁栋彬说:“今年春节前,我们给星海音乐厅介绍了‘寻声者’这个项目后,他们也深受感动,热情地邀请这些听障儿童来参加音乐陪伴计划的活动,同时也邀请为项目做出贡献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一起参加,以感谢他们所做的努力和贡献。”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刘春林、莫伟浓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彭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