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也称“特发性突发性聋”,简称“突发性聋”,也有多数人直接称为“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眩晕、耳堵塞感、头晕头疼、恶心呕吐等。
据临床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耳聋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是突发性耳聋。所以,对于每个人来说,学会日常保护耳朵、预防耳聋或突发性耳聋非常重要。
1、谨慎使用耳毒性药物:
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等氨基甙类抗生素,经口服、注射或滴耳都可进入内耳,损害内耳的听觉器官,如大量用药,则可成为不可逆性病变,所以,此类药物应昼不用,如非用不可时,宜用最少有效剂量,同时配以大量维生素、血管扩张剂和促进血液循环代谢的药物,以保护内耳。
2、积极防治传染病:
有些病毒或细菌性传染病如流感,风疹、猩红热、流脑、腮腺炎、麻疹等都可直接侵及听觉器官、损害听觉功能,尽管现在大都能得到及时适当的治疗,并发耳聋已很少见,但其致聋程度比较严重,也应引起重视。
3、消除外耳的致病因素:
耳廓畸形,外耳道闭锁,耵聍、异物、疖肿、外伤、肿瘤等都可能因收集、传导声波障碍而引起传导性耳聋。
4、积极预防中耳疾病:
鼓膜、咽鼓管疾病及化脓或非比脓性中耳炎都可引起鼓膜穿孔、内陷、鼓室积液、粘连及听青链中断等症状,使中耳的传音生理改变,引起听力障碍,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药物治疗,咽鼓管吹张、鼓膜修补、鼓室抽液、置管、中耳传音机构重建等,恢复或部分恢复已丧失的听力。
5、控制生活和工作环境噪音,加强个人防护:
长期接触高强度噪音,可造成内耳组织、细胞坏死,因此,防聋是劳保卫生工作重点,对噪音厂房应监测噪声强度,制定噪音防护标准,凡噪音超标者,应改造厂房,采用隔离和消声设备,改造机器,减少噪音,个人配戴防护耳塞和头盔,或缩短暴露噪音时间等,工作人员要定期检查听力,发现有耳聋者,要调换工作环境。
温馨提示:
治疗“突聋”的关键就是抢时间,患病7天内是抢救听力的最佳时间。所以,患者一旦出现耳鸣、耳闷、听力下降,医院就诊。
如果一直延误治疗的话,严重的可能几天内就会听力消失,造成彻底性的耳聋。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鼓室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突发性聋疗效分析同息通仁医交流平台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