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孩子都是裹着绸缎的天使

从医院回家的路上,包慧慧又顺手买了盆花。

家里已经有了十多个小盆栽,这段时间她突然很喜欢这些美丽又富有生机的小东西。

包慧慧是独生子女,她的父亲已经卧床很久了。疾病总是能很轻易地挑起那些负面的情绪。她的生活中需要一些鲜活的东西。

34岁,积攒了十多盆花后,慧慧发现自己已经怀孕一个多月。

孩子的父亲远在内蒙,医院和工作两头跑的忙碌中。月医院中的父亲?工作也必然不能兼顾。

孩子好像来的不是时候,但她终究是舍不得。又或许,还是期盼着,她的第一个孩子留了下来。辞了工作,她开始带着肚子里的小生命一起照顾父亲。

这个在花的预示中到来的小孩,确实如老人所说,是个可爱的女孩子。

关于名字

爸爸妈妈给孩子取名萨仁鸿歌,一个在蒙语中被眷顾的名字。如月亮般美丽、如飞鸿般自由,还“希望她能歌善舞”。

孩子出生78天,姥爷在久病后去世了。生命在交替中延续。

上天的给予总是吝啬的。在三个月后的复查中,这个孩子被确诊为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引起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在这种情况下,小萨的听力会波动性下降甚至全聋。因此,医生一早给出了植入人工耳蜗的建议。不过为姥爷看病已经让这个家庭欠下了十几万的外债,人工耳蜗的高额费用他们实在无力承担。

最终,考量实际家庭情况,慧慧和丈夫给小萨配了助听器。妈妈说:“我们没钱做手术,但还是希望她能先听见。”

小萨快两岁了,同龄的孩子都开始牙牙学语,能说一些词和句子,她还是只能叫妈妈。她的听力水平正在一天天下降着。

小萨十分好动,一次意外,她从她的小滑板上摔了下来。

“脑袋上磕了好大一个包,”妈妈回忆说,“她一直捂着耳朵,医院。”

医生解释小萨捂着耳朵说明已经有耳鸣。听力损失达到90dB以上时属于极重度听力障碍,需要佩戴特大功率以上的助听器,或者植入人工耳蜗,普通助听器的作用已经不明显。直至检查时,小萨的听力损失已经达到了左耳80dB,右耳90dB。就她现在的听力状况而言,助听器已经没什么作用了。

“她之前经常捂着耳朵,我们也没在意。”小萨妈妈的语气中难掩愧疚。

年10月,小萨在残联人工耳蜗康复救助项目的资助下完成了耳蜗植入手术。

“手术非常成功”,妈妈的心里的大石头也随着医生的这句话而落了地。

术后没多久小萨就迎来了开机。妈妈说:“刚开始还担心小萨会不会像其他孩子一样,听见声音‘哇的一声哭出来。”开机后小萨却表现得很平静。

“但是我能明显感觉不一样”,妈妈哽咽了,“声音小一点、大一点、从后面喊她她都有反应”,“真的,我轻轻地说她都能听到了。”

在此之前,妈妈和小萨说话都得很大声。

小萨的弟弟巴音的到来也是个意外。姐姐有先天性听力障碍,下一个孩子会不会也是这样?一家人既欣喜又担心。

“想着姐姐本来就听力不好,不管是弟弟还是妹妹,以后他俩可以互相依靠。”

一家人之前没听说过耳聋的基因可以提前检查,所以直到出生后的听力筛查,才确认新出生的弟弟没有听力问题。“觉得是弟弟上天赐给我们的,也是来帮助小萨的。”

姐弟俩关系很好,姐姐疫情期间在家上课做作业时,妈妈要把弟弟带到另一个房间分开。妈妈说:“不然他粘着他姐姐。”

不过有时候他们也会为了玩具打架。小萨一巴掌拍哭了弟弟,看到弟弟哭唧唧的样子又会去搂搂亲亲、摸摸抱抱。

小萨的体外机掉落时,弟弟会把它捡起来凑到姐姐耳后。“蜗蜗,蜗蜗”,他知道这是姐姐的小耳朵。

人工耳蜗开机后的第三天,小萨被送到康复学校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期间,小萨一家向爱的分贝申请了康复资助,不到十天,就接到了申请通过的消息。妈妈告诉我们,他们是从康复机构的老师那里了解了关于爱的分贝的信息,想着试试看,没想到这么快就能申请下来。

“康复治疗每个月都需要一大笔钱,爱的分贝每月都能资助一些,确实缓解了我们的压力。”

据妈妈说,现在小萨的康复效果还不错,已经能背六七首“小老鼠上灯台”这样的儿歌了,就是理解能力还不太好。

小萨很喜欢歌声,每次听到别人店门口放歌都会很高兴。她最近在学习“新年好”,已经能哼出一些曲调了。

目前,为了小萨的康复,小萨跟妈妈两人住在沈阳的家中。爸爸因为工作原因跟爷爷奶奶和弟弟呆在内蒙老家。爸爸带着弟弟每半个月坐四个小时的大巴回一次沈阳,一家四口相聚度过一个周末。

小萨和妈妈居住的老小区顶楼虽然冬冷夏热,两人还是尽力让生活过得更舒服一些。阳光从窗户洒落,窗台上的小花悄悄踮起脚尖,靠近太阳。

分贝新媒体

爱的分贝入驻平台

搜索“爱的分贝”即可查到

搜索“爱的分贝”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gaella.net/elby/6637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