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飞机上的种种规定,或许你早就已经司空见惯,甚至有时还会心生愤懑,但如果告诉你这些规定都是用一个个血淋淋的生命换来的,不知你是否还会这样想~
1.无论何时请扣好安全带
安全带不是只有在起飞和降落的时候才用扣得,请记住,在飞机上,除上厕所必须离开座位之外,其余时间请好好的坐在你的座位上,乖乖的扣上安全带。因为飞机在飞行的任一阶段的颠簸,都有可能出现失压状况。在万尺高空,遇险时座位是乘客最好也是唯一的生命维持设施。为了保证乘客安全,须务必全程系紧安全带。
案例:年阿罗哈号航班事故
年4月28日阿罗哈航空号班机在飞行途中发生爆炸性失压,飞机顶部在巡航高度米撕裂脱落,机头与机身随时有分离解体的危险,幸运的是这架“敞篷飞机”最后成功迫降。事件当时,除一名无安全措施在通道进行服务的机组人员不幸被吸出机舱外死亡外,没有其他人员死亡。
2.在飞行的任意阶段禁止吸烟
根据统计,世界范围内80%左右的客舱起火事故是由于乘员吸烟导致的。在客舱的密封环境下,一旦发生火情,难以控制,后果严重。
案例:加拿大航空号航班事故
年6月2日,由美国达拉斯至加拿大蒙特娄的定期航班,在飞行过程中,飞机的洗手间发生火警,浓烟充斥着整架飞机。虽然飞机最后成功迫降,可是降落后发生的大火却令机上23名乘客来不及逃生死亡。事故后经过推断,有因乘客在洗手间吸烟导致火灾的可能。
ps:大家可能有一个疑问,飞机上命令禁止吸烟,为什么我们却能在飞机洗手间里发现烟灰缸?呵呵,那是为了如果有不长脑子的人在洗手间抽烟,至少还有个掐烟头的地方。
3.请严格遵守托运相关的安全规定
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物品等相关物品是严禁携带和托运的。因为货舱远离人员管控,货舱内气压、温度等环境多变,物品易发生临界变化,应急困难,同时托运的规范,也能大大减少恐怖分子的可乘之机,保证飞机安全。
案例:土耳其航空号班机空难
年3月3日,一架土耳其航空的客机,由于货舱出现爆炸导致结构破损,客舱失压,机身解体。机上人在这次事故中均无一幸存。
4.水上迫降切勿在机舱内打开救生衣
首先,救生衣的正确使用方式是:先套上,出了机舱门再进行充气,救生衣是自动充气的,真不差机舱内那点空气。如果在舱内就打开救生衣的话,机舱灌水后,直接就能把穿着充气救生衣的乘客给顶到机舱天花板上去,无异于自掘坟墓。
案例:埃塞俄比亚航空号航班事故
年11月23日,该航班被劫持后,燃油耗尽后不得不在水面上降落,当时很多乘客就在机舱内给救生衣充了气,水一灌入飞机,他们就直接被卡到天花板上。事故中,名乘客和机员中,有人死亡。
5.飞机上禁止开手机,飞行模式也不可以
在空中使用手机,手机没有信号会自动搜索信号。由于飞行速度很快,从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非常频繁,手机需要不断重新选择地面基站,这会加重地面基站的工作负担。除了干扰基站,更大的威胁恐怕还是其无线电波对飞机产生干扰;而至于手机的“飞行模式”,那只是手机厂商开发的一个功能。从科技性上来说,它的推出并不是为了在飞机上使用手机的——它只是模拟了飞行时“没网”的状态。而且各个手机厂商对“飞行模式”的设置并不相同,换句话说,“飞行模式”是一个既没有国际标准,也没得到航空行业认证的功能。极可能是多起巨大空难事故的真正元凶,因此,手机有空中隐形手手之称。
案例1:年5月26日,奥地利LAUDA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型飞机,当时从泰国曼谷机场起飞后不久,就突然发现机上的一台计算机神秘地启动了正常在地面着陆才可能打开的反向推进器,使飞机失去平衡,无法及时修正,失速解体坠毁,机上人全部遇难。从事故调查结果证明,飞机应该是在受到严重的电子干扰后产生错误信号所致。
案例2:年2月16日,我国台湾中华航空公司的一架空客飞机,从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飞往台北桃园机场,由于台北桃园机场当时有大雾,能见度很差,飞机按仪表程序进行着陆的过程中,飞机受到严重电子干扰,使仪表指示产生错误,造成飞机进近高度与实际高度相差米,致使飞行员惊慌失措,操纵失误,复飞过程中,失速,机身翻转,机头急剧下坠地起火,机上名乘客和15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
当没有发生事故的时候,我们总认为这些规定都是不合理的,有些人甚至不惜罚款也公然违背甚至反抗。
我们抱着侥幸心理,逞一时之快,但给我们带来的就有可能是血的代价。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需要用生命去验证这些规定的合理性。
很多时候我们的不在意,其实是一种无知。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
由航指数整理编辑,
如有转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