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经48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企业破产有

大家好,我是雅风。

今天我们来学习道德经第48章,上一期我们说过,第47章和第48章是老子从认识论的角度剖析人类过多欲望的来源,所以若要体会无为的益处,就必须克制不断滋生的欲望,这是统治者能够长久治理天下的必要条件,我们来看第48章的原文: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本章与第47章紧密相连,上一章老子刚说过“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这一章开头就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表面上看似乎是自相矛盾,实际上一点也不矛盾,而且恰恰是说的同一个问题,都是围绕着欲望的来源问题展开的论述;益,就是增加;和读万卷书不同,行万里路虽然也是为学的一种方式,而且出行的越远,见识也会不断增多,相关的知识也会有所增加,但是,如果心中没有道的指引,所见所闻就会陷入攀比和争夺之中,所增加的也无非是各种欲望以及为了满足欲望而学会的诈伪巧智,这与体悟大道是截然相反的;不但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反而会增加求而不得的烦恼,陷入多藏厚亡的泥潭。

读到这里,我们应该对第19章中老子所说的绝智弃辩和绝学无忧有了深层次理解了吧。一个人如果没有见过别墅自然不会想着要购买别墅,没有见过豪车自然也不会想着要拥有豪车,不知道名牌手表名牌包包,当然也不会想着要去购买名表,名包。所以说见识多,欲望也就多,烦恼和痛苦也就多;同样,知识多,诈伪和巧智就会越来越多,而轻松和快乐就会越来越少。

所以老子在第12章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就是指花花世界的各种诱惑对人的负面影响;可见、老子说的“为学日益”不是说追求学问要一天比一天增加,而是说追求学问、增长见识的过程中会让你的欲望和巧智一天比一天增加,当然也会让你的烦恼和痛苦一天比一天增加,那老子是不是反对人们追求学问,增长见识呢?当然也不是,老子一生好学,又不断讲学,怎么可能反对人们学习呢?而且老子在第27章中说“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可见老子也希望人们读书学艺,知道明理的,他只是不愿意看到人们因欲望膨胀而带来祸患。

为学是术的范畴,没有道的术只会带来灾难。那么如何才能克服学习所带来的副作用呢?只有修道。老子说为道日损,损就是减少,减少什么?减少由于为学过程中所增加的各种欲望以及各种诈伪巧智,当然一起减少的还有欲望带来的烦恼和诈伪带来的痛苦。为道者,明白天道常规,通晓万物真理,不为个人私利而争,不因个人私欲而为,修行越高,私欲越少,以达到无私无我的境界,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我们之前讲过道德经德论的核心就是无为这两个字,老子把无为称为上德,无为就是不因个人私欲而为,只有经过损之又损的无欲才是真正的无欲,由于不知道所以不去做坏事和知道怎么做坏事却克制住不去做,两者的境界是不同的。所以经过损之又损所达成的无为才是真正的无为,老子在德论中用大量篇幅讲述无为的益处,包括最近这几章都是围绕着无为之益所展开的论述,无为而无不为,就是无为最大的好处。

无不为,就是无所不能为的意思,因为是遵道而行,所以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好,什么错误都不会去犯,这才是真正的大有作为。老子在第37章写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第57章又写到: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作为统治者和领导者,能做到无私无我,无欲无争,下属自然会拥戴并追随,民众自我化育,保持纯朴的社会风气,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昌盛;领导成就了下属,下属反过来也成就了领导,领导者关爱百姓,百姓自然也拥戴领导者;这种和谐局面不但可以达成无不为的大成就,也使得大家都获得了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所以最后老子又强调到:取天下常无事,及以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取天下,就是治理天下,无事就是不为个人私利而生事;治理天下的人,要恒常保持无私无欲、无为而治的大政方针,如果经常为了私欲和私利,以繁苛之政扰害民众,那就不配治理天下了。

关于无为而无不为和无事以取天下的说法,可能很多朋友会反驳说,如果人都没有了欲望,那不就没有了动力了吗?如果都不思进取,那社会还怎么发展呢?朋友们,我们再重申一次,老子并不反对正常的欲望和正当的需求,老子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反对的是过多的过分的欲望。人是从动物进化过来的,所以完全没有欲望是不可能的,但通过修行,通过体悟大道是可以将欲望损之又损的。

人类之所以能够从动物种群进化成人类社会,就是因为人有人性,有无私的一面,有奉献的冲动,有对更高精神价值的追求,这正是人类的伟大之处。朋友们,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人生的价值又在哪里?难道仅仅是为了追求个人欲望的满足吗?古今中外,凡是仅仅为了追求自我欲望满足的人,都不会有大的成就,即使把权术运用到顶峰的君王,就算侥幸有了成就也会很快衰败,灭亡,不会天长地久。反而是那些无私无欲,一心为了天下苍生的幸福而付出,为了全人类的进步而奋斗的圣人才会有真正的大成就,而且永远不会泯灭。这才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虽然现在是商品社会,但无为无不为的思想,在做企业的过程当中同样适用。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企业的负面新闻,这个企业倒闭了,那个企业破产了,这个老板失联了,那个老板被抓了,这个公司陷入财务危机,那个老板被限制高消费等等。那些破产倒闭或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不乏有一些领导者私欲膨胀,过分扩张,缺乏社会责任。他们之中损害员工利益者有之,损害客户利益者有之,损害合作伙伴利益者有之,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者也有之,甚至还有个别企业的领导迷恋赌博,一掷千金,包养情妇,挥霍无度,这样的话下属怎么可能死心塌地的拥护领导呢,员工又怎么可能尽心尽力的服务企业呢?而久而久之社会大众也不会认可这样的企业和领导,那陷入危机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但我们却很少听说华为和任正非如何如何?也很少听说顺丰和王卫怎样怎样,当然包括美国的微软和比尔盖茨,日本的京瓷和稻盛和夫等国外知名企业都很少有负面消息;这是因为这些企业的领导者都很低调,他们不是为自己做事,而是在为大家做事,为员工谋福利,为社会解决问题,正是这样,大家都来成就这样的领导,员工都主动自觉地推动企业发展,社会也会对这种企业予以认可。所以即使有危机,这些企业也能够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轻松化解,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在商业上的体现。这些没有私心的企业领导者,无欲则刚,一生坦然,便可大步向前,自然也不会畏惧什么,不但能让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好,也让自己得到了真正的幸福和快乐,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

好,第48章我们就分享到这里,这里是雅风国学,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gaella.net/jbzz/6636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