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防知识点电气防爆

白癜风发病的机制是什么 http://m.39.net/pf/a_4522869.html

一、爆炸危险区域分区

二、爆炸性物质分类、分级、分组

(一)爆炸性物质的分类

①Ⅰ类:矿井甲烷。

②Ⅱ类: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含蒸气、薄雾)。

③Ⅲ类:爆炸性粉尘(含飞絮、纤维)。

(二)爆炸性物质的分级、分组

1、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应按其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或最小点燃电流比(MICR)分级。

①最大试验安全间隙是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壳内所有浓度的被试验气体或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点燃后,通过长25mm的接合面均不能点燃壳外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外壳空腔两部分之间的最大间隙。

间隙越小,其传爆能力就越强,危险性越大;反之,间隙越大,其传爆能力越弱,危险性也越小。

②最小点燃电流是在温度为20~40℃,在电压为24v、电感为95mH的试验条件下,采用IEC标准火花发生器对空心电感组成的直流电路进行次火花试验,能够点燃最易点燃混合物的最小电流。最小点燃电流比为各种可燃物质的最小点燃电流值与实验室甲烷的最小点燃电流值之比。

最小点燃电流越小,危险性就越大;反之,最小点燃电流越大,危险性就越小。

2、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应按引燃温度(t)分组。

爆炸性混合物不需要用明火即能引燃的最低温度,称为引燃温度。

引燃温度越低的物质,越容易引燃,危险性越大;相反,引燃温度越高的物质,越不容易引燃,危险性越小。

3、爆炸性粉尘分级。

三、防爆电气设备

(一)防爆电气设备的选择

1、爆炸危险区域分区与电气设备保护级别、防爆结构、防爆形式的关系。

①爆炸危险区域分区与电气设备保护级别的关系。

②电气设备保护级别与防爆结构、防爆形式的关系。

2、可燃性物质(气体)/可燃性粉尘分级与电气设备类别的关系。

当存在有两种以上可燃性物质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时,应按照混合后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级别和组别选用防爆设备,无据可查又不可能进行试验时,可按危险程度较高的级别和组别选用防爆电气设备。

3、Ⅱ类电气设备温度组别、最高表面温度和气体、蒸气引燃温度之间的关系。

安装在爆炸性粉尘环境中的电气设备应采取措施防止热表面点可燃性粉尘层引起的火灾危险。

(二)防爆电气线路的设置

1、导线材质(铜)

①在1区内应采用铜芯电缆。

②除本质安全电路外,在2区内宜采用铜芯电缆,当采用铝芯电缆时,其截面不得小于16m㎡,且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应采用铜-铝过渡接头。

③敷设在爆炸性粉尘环境20区、21区以及在22区内有剧烈振动区域的回路,均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

2、导线允许载流量

①引向电压为V以下鼠笼型感应电动机支线的长期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电动机额定电流的1.25倍。

②除上条外,导体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熔断器或断路器额定电流的1.25倍及断路器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的1.25倍。

3、线路的敷设方式

电气线路宜在爆炸危险性较小的环境或远离释放源的地方敷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当可燃物质比空气重时,电气线路宜在较高处敷设或直接埋地;架空敷设时宜采用电缆桥架;电缆沟敷设时沟内应充砂,并宜设置排水措施。

②电气线路宜在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墙外敷设。

③在爆炸粉尘环境,电缆应沿粉尘不易堆积并且易于粉尘清除的位置敷设。

4、线路的连接方式

①在1区内电缆线路严禁有中间接头,在2区、20区、21区内不应有中间接头。

②当电缆或导线的终端连接时,电缆内部的导线如果为绞线,其终端应采用定型端子或接线鼻子进行连接。

铝芯绝缘导线或电缆的连接与封端应采用压接、熔焊或钎焊,当与设备(照明灯具除外)连接时,应采用铜-铝过渡接头。

(三)防爆接地的设置

1、按照现行国家标准《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下列不需要接地的部分,在爆炸性环境内仍应进行接地:

①在不良导电地面处,交流额定电压为V以下和直流额定电压为V及以下的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

②在干燥环境,交流额定电压为V及以下,直流电压为V及以下的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

③安装在已接地的金属结构上的设备。

2、在爆炸危险区域不同方向,接地干线应不少于两处与接地体连接。

(四)变电所、配电所和控制室的设置

①变电所、配电所(包括配电室,下同)和控制室应布置在爆炸性环境以外,当为正压室时,可布置在1区、2区内。

②对于可燃物质比空气重的爆炸性气体环境,位于爆炸危险区附加2区的变电所、配电所和控制室的电气和仪表的设备层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0.6m。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gaella.net/xgyy/6599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