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爱耳日耳朵痒是否真的需要掏耳朵如何

北京扁平疣医院地图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5/8593538.html

今天(3月3日),

是第二十三个“全国爱耳日”,

今年的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

日常生活中,

耳朵的健康非常容易被忽视。

世界卫生组织去年发布的报告指出,

全球有超过15亿人

患有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

耳朵痒是否真的需要掏耳朵?

哪些习惯会损伤我们的耳朵?

如何科学预防听力受损?

一起来了解一下↓↓↓

“掏耳朵”是门学问!

耳屎医学上称“耵聍”,是由耳道皮肤腺体,自行分泌出来的物质,混合灰尘、皮屑形成的。它能防止异物直接损伤鼓膜,对鼓膜起到保护作用。

一般情况下,人们进行咀嚼动作时,耵聍会自己排出,不需要主动清理,在特殊情况下,医院“主动出击”,第一是出现了堵塞,影响听力,第二是在耳朵出现流脓流水时,需要先清理再进行治疗。

用棉签掏耳朵是否安全?

很多人习惯沐浴后用棉签清理耳朵,认为棉签前端柔软不会伤害耳朵。

但其实,棉签与外耳道的直径相差不多,用棉签掏耳朵不但不能把耵聍掏出来,还可能会将其推向耳道内侧,而且耵聍本身具有一定酸性,如果靠近鼓膜,会对鼓膜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听力。

长期下去,会导致耵聍堆积在鼓膜周边,对鼓膜及耳道中的皮肤黏膜造成影响。

敲黑板,注意啦注意啦!

这些习惯会伤害我们的耳朵!

过度使用耳机

长期戴耳机会引发外耳道炎,尤其是在嘈杂环境中,如果耳机音量过高,对内耳道造成损伤也随之加大,而且由于内耳毛细胞不可再生,因此,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

专家建议,对比传统入耳式耳机,更推荐质量达标的头戴式耳机或降噪耳机,并且注意保持耳塞的清洁,注意音量以及使用时间。

除此之外,《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到,过度疲劳、压力过大;用手捏住两侧鼻子、不正确地擤鼻涕;经常酗酒以及滥用耳毒性药物也会对我们的耳朵造成伤害。

什么是耳毒性药物呢?

耳毒性药物是指毒副作用主要损害第八对脑神经(位听神经),中毒症状为眩晕、平衡失调和耳鸣、耳聋等的一类药物,如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等。

听力受损会有哪些症状?

如何预防?

世界卫生组织去年发布的报告称,在儿童中,60%的听力损失是可以预防的。医生介绍,听力损伤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如果失去最佳时机,听力将很难恢复。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社。杜洋/摄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时就医↓↓↓

习惯加大音量;出现耳鸣、耳痛;被人总是认为你说话声音变高;总是漏掉部分谈话内容;总是需要别人重复说过的话。

医生提醒,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

远离强声刺激和噪音,减少随意掏耳朵的不良习惯,避免由于耳道积水引起的耳病,慎用耳毒性药物。

除此之外,当由于气压差而出现耳鸣,如飞机起飞、降落,爬山特别是快速下山或者乘坐索道时,建议嚼口香糖或者说话调整耳压。

当耳鸣、听力下降超过24小时,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伤。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素材来源:中国新闻网、央广网、央视新闻

编辑:姜玉函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gaella.net/elzl/663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