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不少人却出现了听力下降的问题。听力下降者听觉功能减退,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听清楚外界的声音,对生活、学习和工作均有影响。听力下降有多种不同的情况,有些人被诊断为高频听力下降,那么什么是高频听力下降?高频听力下降的原因有哪些?
高频听力下降很常见,发病原因早了解有好处
一、什么是高频听力下降
自然界的声音有高频和低频之分,高频声音指的是振动频率较高的声音,一般都在赫兹以上。高频听力下降也就是在接收赫兹以上高频率声音的时候,敏感度相对于正常人来说会下降。
二、高频听力下降的原因
1.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都会逐渐下降,听神经以及听觉中枢也不例外。当听神经和听觉中枢功能下降后,患者可能会出现高频听力下降的现象,多见于老年性耳聋患者。
2.长时间的噪音刺激
人的听神经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如果长时间接受噪音刺激,超出正常的承受范围,便会使听神经出现慢性损伤。如果长期处于噪音区域,或者经常佩戴耳机,容易引起高频听力下降,如果噪音超过80分贝,长时间刺激听神经,还会引起噪音性耳聋。若突然受到巨大的噪音刺激,也可能会导致高频听力下降,严重者会出现爆震性耳聋。
3.耳毒性药物刺激
大多数耳毒性药物都会对内耳毛细胞产生刺激,导致内耳毛细胞功能减退,引起高频听力下降,若能减少这类药物的使用,高频听力下降的症状会有所减轻。
4.内耳供血不足
内耳血液循环情况对听力的影响较大,如果血液循环比较差,存在缺血和缺氧等问题,会造成内耳毛细胞变性和坏死,进而导致高频听力下降。
高频听力下降危害大,要正确治疗
轻微高频听力下降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存在,病情不断加重,有可能会导致耳聋,医院进行详细检查,根据病情进行相应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比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有助于改善内耳神经功能,促进听力恢复。为了防止听力持续下降,应尽早佩戴助听器,可选择耳背机,耳背机使用方便,能快速处理各种声音。不过刚开始使用时可能不太适应,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听力损伤的情况进行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