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耳科学杂志,年19卷2期
学龄前感音神经性耳聋大脑半球间镜像同伦连接的fMRI研究
尹义张小旭刘雅文沈桂权
刘静黄明明赵厚育余晖先天性耳聋(congenitaldeaf,CD)是由各种原因引起各级听觉中枢神经元受损,从而导致新生儿出生后听力不同程度受损[1,2],其中大约90%为感音神经性聋(sensorineuralhearingloss,SNHL),SNHL属语前聋[3]。据统计,新生儿SNHL中大约有1‰-6‰为重度至极重度[4]。患儿因缺乏声音的刺激,听觉传导通路的发育异常,最终导致大脑的结构及功能发生改变和重组[5]。对于重度以上耳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implantation,CI)是患儿对于药物或其他方法治疗无效、助听器无法补偿的最佳治疗手段[6],目的是使患儿重构听觉输入,尽可能恢复听觉皮层的结构和功能,最终使患儿重获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7]。常规影像学显示内耳未见异常的患儿CI术后听力恢复效果不尽相同,而且大部分患儿CI术后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听觉及语言行为能力问题,这提示大部分的患儿听觉障碍可能位于听觉相关脑区而非脑外结构。因此,术前对患儿听觉通路及其相关脑区进行细致评估显得至关重要。目前,fMRI用于SNHL患儿研究的常用方法有功能连接(functionalconnectivity,FC)、局部一致性(regionalhomogeneity,ReHo)及低频振幅(amplitudeoflow-frequencyfluctuation,ALFF),这些方法主要从局部角度去观察耳聋患儿大脑功能的变化[4-6];VMHC主要从全脑层面去评价双侧大脑半球间同步活动及功能变化[8],但在SNHL患儿的研究报道少见。本研究利用VMHC方法来探讨学龄前SNHL患儿半球间功能连接变化情况。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年5月至年10月于我院耳鼻喉科准备行单侧CI术的42例学龄前儿童SNHL患儿,男22例,女20例,平均为3.29±1.46岁;纳入标准参照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修订解读,本组均无佩戴助听器。所有入组的SNHL患儿均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BR)测试,本组患儿ABR为99.97±7.08dBnHL。收集0-6岁听力正常的HC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平均为3.09±1.78岁;ABR为15.21±4.66dBnHL。
1.2患儿CI术后问卷随访
本研究中42例SNHL患儿均在我院耳鼻喉科行单侧CI,术后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语言恢复情况,随访根据诺丁汉大学Nikolopoulos等[9]提出的言语可懂度(speechintelligibilityrating,SIR)标准进行评分。评分人为患儿家长,其可行性已经得到验证[10](具体评分规则间见表1)。
1.3MRI数据采集
使用PhilipsAchieva3.0TMRI及8通道头部线圈。检查前患儿口服10%水合氯醛溶液,用量为0.5mL/kg,镇静后行MRI检查。受试者仰卧,头部两侧加用海绵垫固定以减少头部运动。首先对受试者行常规T1WI、T2WI及FLAIR扫描,以排除脑实质的肿瘤、感染、发育异常等明显病变,随后行3DT1WI和BOLD数据采集。BOLD采用EPI序列,参数为:TRms,TE30ms,FA90°,FOVmm×mm,矩阵64×64,层厚3.4mm,层间距3.4mm,层数35;3DT1WI采用3DTFE-ref序列,参数为:TE4.6ms,TR9.2ms,FA8°,FOVmm×mm,矩阵×,层厚1.6mm,层间距0.8mm,层数。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检查前受试者父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数据处理及分析1.4.1MRI数据预处理使用rest-fMRI数据处理助手DPA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