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书有跳出当下角色的觉悟,才有看清自

人生福祸相依,那些让你负重前行的苦难,带来的看似是痛苦,但或许也是成就人生的机缘;而那些在人生某一阶段得到的富贵名利,看起来是人生的富贵与享受,最后反而成了葬送人生的罪魁祸首。

《道德经》之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人生的功名富贵,带来的必然是灯红酒绿的舒适生活,而一个人常处于舒适生活当中,必然会丧失斗志,沉沦于享受而无法自拔,这就是一个人退步和走向覆灭的契机。

因为让一个人成长的通常是痛苦,能够让一个人覆灭的恰恰是舒适,对于世俗之人来说,谁能察觉出来其中的玄机呢?

一、人生最高的智慧就是简单吃饭,简单睡觉,简单生活,在这看似简单的状态之中,却藏着极其不简单的人生境界。

有一个小和尚问禅师说:“师傅,您修行之后是什么状态?”

禅师说:“我修行之后,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

小和尚不解,禅师解释道:“有些人吃饭的时候总想别的事情,不专心吃饭,睡觉的时候也总做梦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是吃饭,睡觉也从不做梦,这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世俗之人总在计较利害得失,总有千般妄想,停留于浮华荣辱之中,丧失了平常心,迷失了自己,我知道生命的意义远不是这样。”

世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思虑过多,整天胡思乱想,之后必然胡乱作为,在这种错误的状态之下,一则会耗费自己的精气神,二来会违背自己应该遵循的常理和常态,人生祸患和疾病都因此而来。

人生最悲哀的情形,莫过于精气耗散;病害里面,没有比失去常态更大的祸害了。

从道家思想来看,在天地之间有一个运行的规律叫做“道”,“道”是天地运行的规则和核心,它是主宰天地正常运作的混沌之气,也可看作为“精气”。

如《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大道泛兮,其可左右”,大道广博无际,能左右宇宙。

而在人身上,也有一个精气力量,它是人生精力和状态的根源,只有精气聚集时,人体才是一个正常的状态,而精气分散时,人生自然涣散。

而精气混乱的根源,就是由人生的外在感官所主导,比如眼、耳、口、鼻、舌、身、意,有这些方式接触外在的五色、五味、五音,当一个人受到的诱惑太多,便会产生了贪、嗔、痴、慢、疑之妄心,心乱了,神便难以聚集,此时自身的精气便会涣散。

无论是整个人生还是某一件事情,都有本身的规律和状态,就好像天地有一年四季,有昼夜交替的秩序一样。

一个人只有遵循这些秩序才能正常的运作,不会出现问题,否则就会因为混乱而带来问题,就好像很多人因为经常熬夜,饮食无规律而带来疾病的道理一样。

二、一个人的成就,在很大一方面取决于理智对于情绪的把控

想要塑造大的功业,情绪就是最大的绊脚石,情绪对于人生只会起到错误的负面影响,而没有任何正面的作用。

一个真正能够塑造功业的人,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都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而不是总在想自己想怎么做。

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是依靠情绪,而另一个则是依靠理智,两种不同的方式也塑造不同的结果,结果好坏也不言而喻。

在公元年,曹操的死对头袁绍,发表了讨伐曹操的檄文。

这个檄文把曹操祖宗三代骂的狗血淋头,曹操看了文章之后,就问这个文章是谁写的,手下人以为曹操会发怒,就说:“是出自陈琳之手。”

曹操听了不但没有责备,反而大为夸赞,说:“这篇文章写的真不错,骂的痛快。”

后来在官渡之战之中,陈琳落入曹操的手里,谁也没有想到曹操不但没有杀陈琳,还重任了陈琳作为自己的文书。

陈琳也被曹操的一番言论感动,最后忠心为曹操效命。

可是后来曹操考虑到张绣独特的指挥才能,为了打败袁绍,主动放弃个人恩怨,与张绣联合,封张绣为杨威大将军。

人总说曹操小肚鸡肠,这是多数人对于曹操这个角色的评价,但是从这一系列行为来看,曹操才是真正的宰相肚里能撑船。

能够原谅与自己有深仇大恨的人,这是何等胸怀才能做出的事情,而曹操的许多成就自然与他的宽广胸怀有关。

《素书》之中有这样一句话: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

怨恨产生于不肯赦免小的过失,祸患产生于事前未做仔细的预定谋划。

如果不能原谅小的怨恨,因为一些小的过失就大加责备和惩罚,必然会招致大的恩怨,也不可能会让下属有报答的心思,连最起码的宽容都做不到,一味的责备埋怨只会让结果适得其反。

人如果没有长久的考虑,没有未雨绸缪的思维,那么当事到临头的时候,就是祸害出现之时。

而这两个现象背后都有同一个问题,那就是:情绪主导思维,活在自己的臆想之中。

而祸患产生于事前未做谋划也是如此,自己身处高位,或者在谋划某一个问题时过度自信,不能理智的去看待自身的处境,更谈不上未雨绸缪,凡事只看眼前,最后才因为没有提前规划而带来错误结果。

三、生活也是如此,当我们面对一个已经约定俗成的环境时,我们要做的并不是遵循着前人的路径在走,而是探索一个属于自己的希望之路。

如果没有这样一个觉醒的精神,对于自身来说是一种悲哀,一生都在延续着某一个教条往前,而对于一个时代来说,这也会是整个时代的悲剧。

就像鲁迅写《故乡》这一篇文章时的背景,当时是在年左右,王朝的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但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依然存在。

当前面一片黑暗过去的时候,现在也未见光明,急需要光明的引领,才能让当下这群人走出黑暗,而光明就是探索精神。

就像一个人被蒙着眼睛一样,他最初只是手里牵着一根绳,顺着绳子的方向去走,现在已经勇敢的把眼睛上的布拿了下来,此时还需要一个能带来光亮的引路人,这个引路人就是勇敢的探索精神。

《素书》之中说: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用正常法则不能解决问题时,就用变化的法则;用常规之理不能解决问题时就用权宜之计,这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李斯的原话说:五帝的制度没有互相重复,三代的制度没有互相沿袭,但是各自都得到治理,不是后代一定要与前代相反,这是时代变化的缘故,如今陛下开创了伟大的事业,建立了万世不朽的功勋,本来不是愚蠢的读书人所能理解的。

当时许多读书人的愚腐思想已经祸乱百姓了,这对于统治来说是极其不利的,提出焚书的思想,就是为了消除一些不利于统治的声音,统一文化,统一思想,实行“车同轨,书同文”的治理方式,达到合理有效的统一管理。

事实证明,这个方式的确奏效。

四、当一个人因为贪得之心只能看到眼前的时候,轻则违背情理,重则无法无天,甚至不惜以眼前小利而伤害他人,所以世间不乏有为利而伤人者,究其根源,也是浅薄带来的错误,而这样的处事态度也打开了人生的地狱之门。

刘邦当年就犯过这样一个错误,并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当他率兵攻破咸阳城之后,面对着豪华宫殿,美女骏马等等不可计数的诱惑时,刘邦当时就眼花缭乱,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市井小人出身,向来就有贪酒好色的毛病,于是就吩咐下属说:“大家随我行军那么久,真是辛苦了,今天我们就在宫中留宿,随便享用。”

张良听说这件事情之后,急忙劝解刘邦退出城外,并且布衣素食,保持节俭状态,刘邦听了才稍有约束。

后来当刘邦竖起反楚大旗之后,又重新占领关中,趁着项羽北上攻打田荣的时候,联络诸侯,直缴项羽的老巢:彭城。

刘邦占领彭城之后,面对着胜利又再次飘飘然起来,张良苦劝刘邦说:“你应该整顿军纪,再次做好防守准备,以免项羽带兵杀回来。”

而刘邦却不以为然,谁知项羽此时自选三万精兵,配上上等战马,日夜奔驰,发起出其不意的进攻,导致刘邦的汉军死伤数十万。

也就是在这一次兵败之后,刘邦在将士保护下向北逃跑,甚至在逃跑的过程中为了减轻负重,接二连三的将自己两个孩子从车上踹下去,这样的狼狈姿态,就是因为浅薄而付出的巨大代价。

不管一个人身处高位之时,还是面对着眼前利益诱惑之时,能够抛开自己的浅薄态度,从长远且人道的角度出发,规范自己行为,这样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浅薄是人之常情,因为人皆有好利之心,但是因为浅薄而无法规范自身而轻易做出浅薄之事时,这就是自己的问题。

所以不要苟且于现状,不要浅薄的停留于表象,真正的认识到问题本质,从长远去考虑,这才是对于人生最负责的行为。

《素书》这本书,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民间视为奇书、天书。

它虽提出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但仍以道家的本德宗道为主,辅以儒家的仁、义、礼,是一部审视历史、增广智慧的道家著作。

《素书》以道家思想为宗旨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对应事物、处理事务的智能之作。

人在这世间一世,真的得好好花点时间去读读《素书》,去大彻大悟里面的大智慧,或许会让你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它可以教会我们,要如何按规律办事,做出正确选择,如何把自己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

无论为商,为政,为学,还是为人父母,面对不同的问题和危机,你都能在里面找到解法。

不过很多人觉得原始版《素书》上面都是文言文晦涩难懂,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我读的是原文译文对照版《素书》,书中把晦涩难懂的古文翻译成我们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在书中领悟到了很多古人的智慧。

我看了《素书》之后发现,里面不仅有深奥的大道理,还有很多贴近生活的人生智慧!每一个都是能让你实际运用到职场,生意场和生活中的。

读《素书》真的可以让我们把握自己的命运!我看完之后,对于很多年前在生意场上遇到的困惑也就迎刃而解!

《素书》+《老人言》才59元,也就是一顿饭钱,就可以学习到古人的伟大智慧,让你受益终生!可以买来自己阅读或者送礼,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点击下面链接购买正版图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gaella.net/elzs/6641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